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渤海糧倉”示範工程“農高會”上奪眼球

  • 發佈時間:2014-11-06 01:30:55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科技日報楊淩11月5日電 (記者史俊斌)11月5日上午,第二十一屆中國楊淩農業高新科技成果博覽會(簡稱楊淩農高會)在陜西楊淩農業高新技術産業示範區開幕,來自五大洲31個國家的500多名國外嘉賓與10余萬國內各界群眾共同參展參會。

  本屆楊淩農高會開展新絲綢之路創新品牌行動國家農業科技園區聯展、國際農業合作交流、展覽展示、農業科技成果資訊發佈、項目(招商)洽談與技術交易、農業技術諮詢培訓、評獎評優等七大板塊近百項活動。

  記者5日在現場看到,中國科學院組織其下屬8個分院與陜西省科學院共20個研究所及合作單位,集中展示了該院在農業領域最新科技創新成果100余項,其中尤以“渤海糧倉”科技示範工程最為璀璨奪目。

  “渤海糧倉”涉及的範圍包括山東、河北、天津、遼寧等省市,其中海拔低於20米的低平原地區大約有4000多萬畝的耕地,糧食播面畝産不足350公斤,部分耕地糧食播面畝産不足200公斤,有1000多萬畝的鹽鹼荒地有待開發利用。該地區在國內水熱條件相對較好、土地面積大、土層厚且相對平整,具有建立“糧倉”的基本條件。但同時也存在三大問題,一是耕地鹽漬化嚴重;二是淡水資源相對不足;三是氣候條件波動較大。因此,在該地區要建設高産穩産的“糧倉”,必須在鹽鹼土快速改良、種植制度優化、耐鹽優良品種選育、水熱資源高效利用等方面進行關鍵技術和配套技術的創新。

  中科院楊淩“農高會”主展區展示的重點是在山東、河北實施的“渤海糧倉”科技示範工程,集中展示了工程的總體思路、任務目標,以及針對重鹽鹼荒地、中輕度鹽漬化農田快速改造的不同配套技術模式,包括土壤快速改良、種植制度優化、高産栽培技術、農機農藝一體化技術、資訊化技術及高産高效農業生産技術體系等內容;實物部分主要包括耐鹽高産小麥和玉米品種、土壤改良微生物材料及改良的土壤樣品、新型肥料産品、病蟲害生物防治産品等。展區內容緊緊圍繞主題,以樣品實物陳列、挂圖及彩噴圖展示、視頻連續播放、項目資料發放、鮮花盆栽擺放等方式,展示和宣傳該院近期農業領域取得的創新成果。

  中科院“渤海糧倉”科技示範工程經過兩年的試驗和示範,初步形成了一系列關鍵技術。研發了高效複合微生物土壤改良材料,創新了快速改良土壤結構技術;選育和篩選了耐鹽高産品種;建立了農機農藝一體化技術;形成了鹽鹼地小麥—玉米“雙季糧”和玉米—玉米“雙季飼料糧(草)”的種植制度;研發了以物聯網技術為核心,以土壤水鹽和農田小氣候為要素的監測網路和鹽鹼地農作管理決策系統;初步建立了以鹽鹼地改良結合高産種植技術的生産性服務模式。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