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部分地區戶改遭遇“逆城鎮化”

  • 發佈時間:2014-11-05 14:29:21  來源:拉薩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社新媒體專電33歲的郝芳芬是四川雅安市漢源縣九襄鎮的一名村民,在成都市從事家政服務已近8年。談到落戶成都或者雅安市,郝芳芬顯得有些猶豫。她坦言,雖然這幾年收入從過去每月的1500元漲至2500多元,但她還是希望將戶口留在家鄉。大城市生活成本比老家高多了。在老家,自己有地,吃喝不愁。”在國務院新出臺的《關於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中,將在2020年實現1億左右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鎮落戶作為一項重要目標。然而記者近期在採訪時卻發現,儘管各地均出臺了政策推進戶籍制度改革,但相當數量的農民卻因擔心自己原有利益受損和難以享受城市居民配套待遇而心存顧慮,“進城不落戶”的現象突出,甚至出現了原有城市戶籍人口希望換成農村戶籍的“逆城鎮化”現象。

  據中國社科院發佈的《中國城市化發展報告2012》顯示,在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配套上,農民市民化的平均成本為10萬元/人,進入大城市的成本還將成倍增加。

  記者在浙江、四川、江西等地追蹤採訪時發現,落戶成本高是許多戶籍制度改革參與者們最大的顧慮。

  教育問題一直是進城務工人員最關注的話題。

  河南省發改委主任孫廷喜認為,城鎮化的科學推進必須確保農民的利益不受損害,要積極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試點、農村宅基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和集體經濟股份制改革,完善農村土地流轉服務體系,促進農民收益最大化,消除農民進城後顧之憂,彌補進城個人成本,增強向城鎮轉移動力。

  阮文廣認為,戶籍制度改革應當著眼于農業轉移人口就近就地市民化。就近就地市民化成本較低。從城市承載能力看,流動人口過度流向大城市,可能會給大城市帶來交通堵塞、環境污染、資源緊張、城市貧富兩極分化等“大城市病”。同時,隨著農村生活水準日益提升,農村人口到大城市居住生活的意願正日益減弱。

  無論從城鎮化長遠發展看,還是從農村人口自身意願看,促進農業轉移人口就地就近市民化應該是戶籍制度改革的最佳選擇。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