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日行一善 人人向善

  • 發佈時間:2014-11-05 03:33:01  來源:寧波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上接第1版】學生家長接受採訪時普遍認為,生活德育實施後,孩子們好像突然懂事多了。家長袁飛雪説:“現在孩子有了幫助他人的意識,看到家人有需要,也會主動過來幫忙。雖然有時會幫倒忙,但他的變化讓我很開心。”

  更讓家長們高興的是,“日行一善”也讓學生的學習習慣越來越好,能做到主動預習,今年整體的學習成績比上一年有所提升。涂茨小學今年六年級三科平均分位列全縣第七名,這是該鄉鎮小學歷史上最好成績。

  “在全縣中小學全面推開‘日行一善’活動,旨在讓所有的學生、老師、家長之間‘小手牽大手’,能日日做一件小小善事,並在全縣青少年心裏種下了善心,存下了善念,在校園內外揚起善風,涌現善舉。”象山縣文明辦主任陳淑萍指著校園一塊鐫刻著“上善若水”的石碑如是説。

  日行一善

  黨員幹部爭先垂范

  塔山社區和謝才華剪紙藝術館是象山縣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兩大基地。

  位於象山城區中心的塔山社區,是當地著名的“塔山先鋒”的大本營。近年來,社區志願服務工作根據黨政關注、百姓需求,結合志願服務原則,發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者精神,成立人口家庭服務員志願團隊、城管義工志願者等一系列志願者服務隊伍,目前志願者人數達到409名,並全部登記在冊。

  今年3月19日,社區還成立了以“當代雷鋒”孫茂芳名字命名的黨員志願者工作室。社區負責人梁孟麗表示,成立這個工作室,是希望借助道德模範的力量,引導黨員幹部爭先垂范,進一步唱響“日行一善”。

  今年71歲的謝才華,是一位民間藝術大師和非物質文化傳承人,退休前曾先後擔任過鄉鎮黨委書記、縣國土局副局長等職。多年來,無論是擔當藝術館“管理員”、道德講堂“宣講員”,還是奔波各地擔當民間藝術“授課員”,他從不收取一分費用,且來往車費、餐費都是自掏腰包。為了發揚光大自己五十年不停追求創新的剪紙藝術,6年前他賣掉唯一的住房,投入退休工資,發起建造剪紙藝術館,並無償地向社會獻出所有剪紙作品。

  對此,謝才華坦然地説:“做人是暫時的,做好事、做善事才能長存。”

  “我們是帶著疑惑走進謝才華剪紙藝術館,從最初的不理解到理解,再到離開時的由衷欽佩,這個轉變過程,讓我們見識了一個黨員幹部令人震撼的善行效應。”一位參觀者的留言,似乎道出了所有來此參觀者的共同心聲。

  人人向善

  從善如流蔚然成風

  一群身著同款綠背心的志願者,或為老人理髮、洗腳、敲背,或為老人們包餃子、表演戲曲……這是記者走進大徐鎮敬老院時見到的一幕感人場景。

  活動組織者鄭江告訴記者,這群“綠背心”均為象山第一個正式註冊登記的民間公益團體—————象山綠絲帶成員。自去年底註冊以來,成員已從300人猛增至目前的500余人,已成為一支具備敬老助老、環境保護、關愛青少年、幫困助殘、抗澇救災等綜合服務能力的民間公益隊伍。

  據象山縣委常委、宣傳部長羅來興介紹,作為傳統漁區,象山歷來有“一船有難,百船支援”的習俗。“日行一善”的開展,更是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象山人“抱團”行善。如“圓夢行動”發動1000余名圓夢使者,幫助1700余名農民工子女圓夢成真;由一群80後組成的水滴愛心慈善基金,義務組織市民為西藏、雲南、青海等地的貧困中小學生募捐冬衣、圖書。截至目前,該縣已有學雷鋒小分隊104支,民間公益團隊200多個,註冊志願者達2.3萬人。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善行的蔚然成風,猶如一股股暖流,不僅讓象山人自己感到“象山好”,也讓象山以外的人評價“象山好”,更讓來象山創業發展的人傳播“象山好”。

  “按我們北方人看,水餃的餡調和不咋樣,但吃在嘴裏,感到味道最美。因為在那裏面,包著情!包著愛!包著我們的付出。有了情,有了愛,有了溫馨的付出,相信明天的象山會更好。我是滿含熱淚離開了大徐敬老院。感謝大家的付出,才有了今天感動的人生……”這是來自石家莊市的象山星城醫院醫生劉建國,第一次做義工後發在綠絲帶QQ群裏的一段感言。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