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做醫藥界知産運營的高級“管家”

  • 發佈時間:2014-11-05 01:31:01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一頭連著市場,一頭連著科研,我們篩選評估源自中國和國外的最新醫藥成果,開展技術許可和後續開發,加速中國醫藥智慧財産權走向全球的開發進程,也在全球尋找國內醫藥市場需要的新技術,通過智慧財産權許可、交易、質押融資、股權化等形式加速醫藥新技術的雙向流動與開發。讓更多的醫藥新技術早日實現應用。”近日,國際醫藥智慧財産權流轉交易服務機構——泰普滬亞醫藥智慧財産權流轉儲備中心(以下簡稱泰普滬亞中心)在國家天津濱海新區成立,或將帶來一種全新的智慧財産權運營模式,控股單位天津藥物研究院湯立達院長接受了記者的採訪。

  強強聯合,提高新藥技術轉化效率

  生物醫藥行業是中國最為活躍、持續發展的行業,同時也是典型的“三高”(高風險、高投入、高回報)行業。從最初的實驗室研究到最終擺上藥櫃銷售,平均需要花費12年的時間。如何把新藥技術轉化成最終的藥品,提升運營效率,是醫藥行業長期面臨的大課題。湯立達表示,一項智慧財産權來之不易,如果不能最終實現産業化,或者不能及時産業化,其後果都是十分嚴重的,多年研發投入將被徹底“歸零”,持續創新也將無以為繼,企業最終出局。

  湯立達説,醫藥智慧財産權運營是一個系統工程,涵蓋科研、生産、市場、金融等一系列環節,必須在它們之間建立起良性迴圈的運作機制,運營中間體可在其中發揮重要作用。泰普滬亞中心正是力求在我國新藥成果轉化中提供專業的中間運營服務,做個新藥智慧財産權運營高級“管家”。

  由天津藥物研究院和美國滬亞生物國際共同出資成立的泰普滬亞,被外界認為是實現了強強聯合。成立於1959年的天津藥物研究院,是國家設立的醫藥行業僅有的兩家行業研究機構之一,2000年按國家要求轉制為國有獨資高新技術企業,在創新藥物、生物技術、醫療器械、制藥等方面有長期的人才和技術積累。其創新醫藥成果支撐了國內多家制藥企業走向上市。而總部位於美國聖迭戈的美國滬亞生物國際有限公司,是一家從事全球性藥物技術轉移和開發的機構。曾通過多種方式,收購了不少和生物醫藥有關的專利技術,然後再進行全球推廣。其亞太區首席技術官克萊姆-金格拉斯表示,他們擁有超過1.4萬個治療領域的化合物組合數據庫,致力於讓中國生物醫藥創新價值實現最大化。兩者的合作,致力於加速醫藥技術流轉開發,為國內醫藥企業提供國際水準的運營服務,破解轉化瓶頸,發揮優秀科研成果與行業成功對接的“管家”作用。

  把握市場,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

  醫藥技術轉移價格時常引人注目,但最終實現成功轉化的影響因素很多。有時候外界“炒”得很熱,不久前媒體報道某項技術進行轉讓,轉讓費高達幾億歐元,最後卻不了了之,讓外行人看不懂。

  “這其實涉及到時機、環境、技術以及運營模式的充分把握和靈活運用。如果對技術評估不夠透徹、對合作環境調研不夠徹底,就可能不了了之。” 湯立達説,“新藥技術要順利、快速地實産業化,需要專業的技術服務機構和技術經紀人,讓專業的人來做專業的事。”

  天津藥物研究院在技術轉移方面做過不少嘗試,價值評估是其間重要環節。有時企業進行評價項目,習慣於只計算直接成本——科研單位研發這項技術,需要幾個研發人員、消耗掉多少實驗用鼠……“一項成果顯然不是這些東西的自然集合,其選題風險、管理成本、專利價值、上市時間、市場前景等因素都未被充分考慮。”湯立達説。這種認識差異會對技術轉移造成障礙,遇到這種情況,他就會給對方做充分説明和類比。只有對方充分理解和認識到了項目的真正市場價值,才可能達成一個雙方滿意的成交價格。雖然這只是技術評估的一個方面,整個技術轉移增值服務的其中一點,但這也正反映出醫藥智慧財産權運營的難度,對專業性要求很高。

  “醫藥技術的專業性比較強,你很難直觀判斷成功率,誰也不能説在某個階段的時候,這個成果一定能成功,即使從大數據統計角度來講,臨床前篩選大概成功率萬分之一,正式進入開發後,I期臨床的成功率大概10%不到,II期臨床的成功率大概是30%,III期臨床的成功率大概是70%,到註冊階段的成功率也不能保證100%。這裡面需要對市場、技術等多方面做深入調研,這就需要一家非常專業的機構來做這件事。” 湯立達告訴記者。

  根據合資協議,泰普滬亞中心將充分利用藥研院的研發資源和人才優勢以及滬亞的全球網路和國際新藥開發經驗,以及滬亞在新藥全球技術轉移方面的經驗,篩選評估源自中國和國外的醫藥科技成果,進行新藥技術許可和後續開發,為國內醫藥企業提供一流的價值提升服務,裝滿合作方的“金飯碗”,做個醫藥成果的高級“管家”。

  走國際化道路,加速新藥技術雙向流動

  作為國際醫藥轉移機構,泰普滬亞中心也被外界寄予厚望,它將加速新藥技術的雙向流動與開發進程。

  湯立達告訴記者,目前,已經有一批技術持有者主動找到中心尋求合作,中心也正對其中一些生物、化學小分子、醫療器械等技術進行評估,甄別是否適合中國市場需求。中心力求不僅能找到合適的專利技術,還要選擇好適合各方的合作方式和運營模式,正力爭打造成為國際創新藥物合作中國基地。

  湯立達表示,“泰普滬亞中心是天津藥物研究院對醫藥行業的理解與綜合研究技術,和滬亞公司的全球網路和國際合作經驗的結合,通過數據和知識共用,將為國內醫藥行業提供及時、先進、富有商業價值的可産業化成果,同時也有助於國內的生物醫藥技術走向國際,促進雙向交流與合作。這種合作,是天津藥物研究院行業服務能力的擴展與提升。”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