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周評:基金經理看好後市 私募分紅創新高
- 發佈時間:2014-11-01 11:53:23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北京11月1日電(記者陶俊潔、趙曉輝)在連續兩周減倉後,本週基金主動增倉跟進上漲,基金經理看好後市結構機會。今年以來,私募基金累計分紅221次,創歷史新高。
根據德聖基金研究中心的數據,截至10月30日,偏股方向基金倉位明顯上升,可比主動股票基金加權平均倉位為86.06%,相比上周上升0.82%;偏股混合型基金加權平均倉位為80.20%,相比上周上升1.12%;配置混合型基金加權平均倉位68.60%,相比上周上升1.04%。
今年以來,A股市場一直呈現震蕩上漲態勢,針對大盤強勁的表現,不少私募大佬也對後市表現出強勢看好態度,多數私募增加股票倉位,分享大盤上漲帶來的機會。好買基金研究中心數據顯示,具有今年以來業績數據的2553隻基金中,2214隻基金今年以來取得正收益,佔比高達86%。私募基金在積累正收益的同時,也取得了基金分紅的客觀條件。
好買數據顯示,2006年以來,陽光私募基金中具有明確公開公告的分紅有683次。自2009年以來,私募基金分紅次數有所增多,共有30次分紅,此後歷年逐年增多。其中2013年、2014年私募分紅次數為歷年最多,分別分紅188次、221次。
雖然相對於私募整體數量來説,分紅的私募基金比例並不高,但隨著私募産品存續總量持續增長,私募基金分紅現象也在逐年增加,投資者接觸到的分紅的私募基金可能會越來越多。
不過,好買基金研究中心認為,投資者不能簡單將私募分紅現象歸為“好”或者“壞”,分紅只是判斷這只基金近期運作效果的一個指標。如果私募基金選取的現金分紅時點能夠踏準市場節奏,則可以很好地保護投資者既得利益。否則,如果分紅時點沒能踏準市場節奏,很可能造成分紅後市場大漲,錯過了行情。
事實上,由於盈利機制的不同,私募對分紅的訴求也和公募基金大不相同。公募基金靠管理費吃飯,收入直接和規模掛鉤,所以,公募分紅更願意紅利再投資。而對私募來説,其收入主要來自業績提成,一切都向提高業績看齊。
對於私募而言,可以通過現金分紅來控制基金的規模。尤其是對於那些主攻中小盤、操作風格快進快出的私募來説,規模大了之後會帶來很多操作的不便。這也就是很多私募在快速發展階段會採取分紅的形式來控制産品規模的一個原因。
雖然業績是分紅的前提條件,市場比較好的時候私募也比較願意分紅,但是近年來也有不少私募基金出現強制分紅的情況。有些私募基金在合同中便會事先約定好一個分紅的條件,只要業績達到約定的條件,那麼這些私募便會按照合同中約定的每季度或是每年進行分紅。
事實上,不論是私募主動分紅,還是合同約定的強制分紅,對於業績均有一定的要求。只有確保産品收益,才有用來分紅的蛋糕。不過,從分紅的歷史來看,也同樣存在一些有分紅記錄,但仍無法避免終止的産品。所以,本質上無法從一次的分紅來判斷基金業績的可持續性。因此,投資者不能僅僅通過分紅來判斷基金的好壞,在選擇基金時,還要結合歷史業績、管理人管理水準及其投資風格等多方面因素綜合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