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5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滬指創20個月新高 慢牛持續

  • 發佈時間:2014-11-01 07:33:43  來源:廣州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美國退出QE短期不會引發大規模資本流出 美元升值抑制商品價格利好A股

  編者按

  北京時間週四淩晨,美聯儲宣佈退出QE3,實施了6年時間的量化寬鬆畫上句號。在此前後,滬指連續拉出4根陽線,強勢突破2400點整數關口,並創出20個月以來的新高,深成指亦走出4連陽,創年內新高。

  後QE時代A股將何去何從?國內券商研究機構普遍認為,最近連漲基於以下因素:一是境內外息差仍較大,QE結束短期不會引發大規模資本流出;二是退出QE的背景是美國經濟走牛,這將增加外需,同時美元走牛和熱錢流出將抑制人民幣的升值,利好中國出口;三是美元升值將會抑制大宗商品價格,利好中國很多的依賴於進口自然資源的行業;最後,考慮到A股此輪牛市的驅動因素主要還是來自改革提升風險偏好,此政策也不會影響到A股中期走勢,A股仍有望在長週期上走慢牛行情。

  (後QE時代各大金融市場演變趨勢見A16版)

  專題文/表

  記者楊欣、陳海玲、李婧暄

  QE1:2008年11月~2010年4月28日

  QE2:2010年11月~2011年6月

  QE3:2012年9月~2014年10月

  昨天滬深兩市放量上攻,在銀行、券商、保險、地産、煤炭、鋼鐵等幾大權重集體大漲的推動下,滬指一舉突破了2400點關口,盤中最高衝擊到2421點附近。市場二八分化的跡象明顯。

  大象股借QE結束“起舞”

  “大象起舞”是主導昨日強勢上攻行情的主力軍,權重個股受持續熱捧,南京銀行華泰證券寧波銀行武鋼股份山煤國際等紛紛衝擊漲停。銀行板塊大單資金持續流入超過40億元,券商板塊主力大單資金流入也達22億元,地産、保險、煤炭等幾大板塊主力大單資金流入均超過2億元。而機械、電子元器件、建築、通信、電力等板塊大單資金持續流出。

  技術派人士認為,多頭目前已完全佔據主導優勢,但做多動能的迅速釋放恐將透支後市行情,後市大盤繼續上攻在2400點關口附近也有震蕩整理的需求。

  對於昨天藍籌股突然啟動的現象,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的教授李稻葵認為,QE結束後,大宗産品的價格以美元計價,會有所下降,對於中國很多的依賴於進口自然資源的行業是利好,因此市場才會選擇了向上的趨勢。

  向上行情持續或可期

  也有部分市場人士認為,QE結束利好上市公司只是一個上漲的契機, A股市場中大盤股、金融銀行等板塊本身就存在估值提高的動力,尤其是滬港通還會引發大盤股市值的向上的調整。

  國內券商研究機構普遍認為,由於國內外息差仍然較大,QE結束短期不會引發大規模資本流出。同時考慮到A股此輪牛市的驅動因素主要還是來自改革提升風險偏好,A股仍有望在長週期上走慢牛行情。

  對權重股啟動,部分投資者表示擔憂,謹慎派認為是掩護題材股出貨。對此,中信證券分析人士陳慕林認為,本次行情是權重股全面爆發,而2012年12月開始的行情只有銀行股在拉升,説明本次行情得到了更多、更強資金的認可,行情會有一定的持續度。

  跨年度行情關注三焦點

  目前大多數機構認為,投資者與其陷入追漲的不確定之中,還不如提前佈局挖掘今冬明春市場會有哪些熱點較為合適。其中,部分近期有所回落的改革題材或還有機會;其次,高端製造出口題材受政策刺激明顯,高鐵板塊已呈現良好的示範效益,之後核電、量子通信等主題有望接棒。另外,每年年底都是高送轉、並購重組等産業資本運作事件的高發期。

  基本面

  後QE時代 中國出口何去何從?

  昨天是QE退出公佈的第二個交易日,儘管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報6.1461,較上日貶值4個基點,但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率在近兩個交易日已連續上漲到近八個月的高點。

  獨樹一幟升值打壓出口

  昨天,美元兌日元上漲2.00%,刷新六年高點111.43,澳元兌美元下跌0.35%,歐元兌美元下跌0.43%。人民幣獨樹一幟的升值令出口企業遭遇困難。珠三角地區最大的啤酒設備出口商之一的董事長昨天告訴本報記者:“今年光是人民幣升值給我們企業帶來的損失就高達500多萬元,相當於總成本的0.7%。”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宗良分析道,QE退出將導致美元升值,由於人民幣匯率與美元掛鉤,可能導致人民幣有效匯率上升,不利於我國的出口。

  外需提振出口企業機會

  不過宗良也表示,QE退出的前提是美國經濟增長好轉,中國的外需也會因此得益。其次,QE退出導致“熱錢”有所流出,可以舒緩人民幣升值壓力,提高出口的競爭能力。

  人民幣前景其實難料。業內人士建議,外貿企業簽訂合同時參與雙方會規定一個互相都能接受的風險比例作為合同的附加條款,通常可約定雙方各自承擔50%的風險,此外還有貿易融資、外匯掉期等金融衍生産品等外匯避險工具可以考慮。

  專家政策建議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宗良:我國應採取措施,有效防範與應對美國QE退出。最關鍵的問題還是如何在穩增長的同時,加快經濟結構調整步伐,提高經濟增長品質與效益。

  澳新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劉利剛:

  應保持我國流動性的寬鬆,推進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形成機制改革,防止劇烈的貶值或是升值。

  新興市場面臨挑戰

  美國哈佛大學豪斯曼教授研究表明,如果以當前價格衡量,2003~2011年間巴西、中國、俄羅斯、印度的名義GDP增長率分別為348%、346%、331%、203%,但增長更多是來自以住房為主導的資産價格全面上漲和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升值。經濟學家易憲容表示:“當早期流入這些國家的資本逐漸地撤出這些市場時,這些國家的經濟增長就會放緩。”

  此外QE實施也給大宗商品價格造成劇烈的變化:經過2009年下半年之後的普遍快速上漲後,2011年後,大宗商品價格開始大幅下跌,其中,黃金下跌38%,鉛最高跌幅達到75%,目前跌幅還有45%。劇烈的大宗商品價格波動令很多前期大規模進貨的中國企業仍然虧損。

  日央行意外擴大寬鬆 日元跌至六年低位

  本報訊 (記者李震)昨日,日本央行在議息會議上意外擴大寬鬆規模,將每年基礎貨幣的貨幣刺激政策加大至80萬億日元(約7260億美元),此前目標60萬~70萬億日元。日本央行將增加年度日本政府購債規模30萬億日元,將繼續擴容寬鬆直至通脹穩定在2%,延長國債持有時間至約7~10年,ETF購買量將每年增長3萬億日元。受此影響,美元兌日元跳漲百餘點,刷新六年新高110.29;日經225指數收盤暴漲4.83%。

  值得注意的是,一方面日本央行放水,另一方面也下調了未來GDP增長預期和CPI預期。

  日本經濟復蘇放慢、寬鬆大門仍敞開,市場普遍預計日元的貶值還將持續。今年以來,美元兌日元累計上漲約6%。

  昨整體漲幅4.29% 銀行股近期迎熱炒

  昨日,銀行板塊整體飆漲,寧波銀行、南京銀行一度漲停。截至昨日收盤,銀行板塊整體漲4.29%,高居兩市榜首。分析認為,隨著滬港通的開通,銀行股作為低估值中的績優股,近期勢必迎來一波熱炒。

  業績超預期不良率見頂

  農行、中行、浦發、民生、華夏、光大和北京銀行昨晚發佈三季報,華夏銀行凈利大增18.39%。整體銀行方面的業績超預期,成為昨日大漲的原因。同時,儘管銀行不良雙率仍持續上升,但業內認為現在正是不良暴露最高峰的時段。

  比富達證券(香港)市場策略研究部高級經理何天仲昨日對本報記者表示,四季度央行收緊銀根的概率非常低,銀行業全年業績將依然靚麗。

  招商證券肖立強認為,銀行股有強烈補漲需求。8月以來,銀行股本輪反彈僅3%,基本排名墊底。

  國泰君安邱冠華認為,10月28日市場調查顯示,市場對銀行股的關注度較二季度有顯著提高(表示願意配置銀行股的比例從上期的16%上升至38%)。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