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6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保護好城市的“綠色文物”

  • 發佈時間:2014-10-31 05:34:39  來源:寧波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日前,廣州公佈古樹名木資源普查結果,全市現存100年以上的古樹名木共11499株,最年老的有1300歲,約有9.52%古樹分佈在城區,因城建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生存狀況堪憂(10月30日《新快報》)。

  古樹“老弱病殘”在許多歷史悠久的古城是普遍現象。一方面是因城市環境變差,古樹名木承受著氣候惡化、環境污染、病蟲害的侵蝕,不堪重負,加快衰老甚至“壯烈犧牲”。更重要的是保護乏力。隨著城市建設、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大樹讓樓、大樹讓路的現象普遍存在,擅自人為砍伐、移植、破壞古樹名木時有發生。究其原因,在於一些地方一些人認識浮淺,把古樹名木簡單看作一棵樹,並沒有從歷史、文物、文化角度審視保護它的深層次意義。

  古樹歷經數百年甚至千年滄桑,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麗佳境,可謂城市綠色“領頭羊”。茂盛的古樹還是一種綠化文化,為燦爛的城市文明添光增彩。一座城市如果缺少綠化文化,如同少了一件美麗的外衣,無疑是不完美的,保護古樹就是保護城市文化。古樹名木不僅具有綠化價值,更是有生命力的“綠色文物”,其對研究千百年來的氣候、水土、空氣等自然變化有著重要價值。某種意義上講,古樹被毀意味著一段歷史的缺失,理應像保護文物一樣加以呵護。

  筆者以為,保護好古樹名木需要雙管齊下。一是加大資金投入。改善古樹名木的生存條件和環境,比如以設立圍檻、建立生態圈等方式來防止人為損壞,抓緊搶救“病危”古樹名木。二是立法保護古樹名木。一些城市不惜耗費鉅資搞“大樹進城”,許多名貴樹種因不適應新的城市環境,很快死亡,既毀了古樹名木,又害了自然生態,應通過立法叫停這種“速成綠化”。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