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拆遷順利 讓農民順心
- 發佈時間:2014-10-31 01:29:20 來源:南寧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良慶區是我市重點向南發展和五象新區開發建設的主戰場,五象新區徵地拆遷涉及該城區約7.1萬人的安置,需回建安置用地約9000畝。之前因群眾對回建房建設主導模式意見不統一,導致回建安置工作拖延滯後。
為加快推進徵地拆遷安置工作,良慶區黨委、政府認真分析研究近年徵地拆遷安置工作,探索出一條集約型綜合安置的路子,全力推進徵地拆遷和回建安置工作,助力五象新區發展建設。
首家農民安置産業公司成立
今年6月30日, 良慶區那黃村伏花坡第一、第二生産隊的村民有了一個新的身份——南寧市伏花資産管理有限公司股東。“這是屬於我們自己的農民公司,也是良慶區第一個農民自主成立的安置産業公司,以後我們將自行管理村集體經濟産生的收益”,伏花坡第一生産隊隊長韋清星是一個頗具創新意識的農村能人,面對自己“公司董事長”的新頭銜,顯得頗為興奮,並對未來充滿信心。
據了解,那黃村伏花坡第一、第二生産隊總人口為711人,因五象新區開發建設需要,該坡所有土地全部被徵用,所有房屋被拆除。為實施所屬村民回建安置項目的招商、項目管理和後期産業及物業的經營管理,經那黃村伏花坡第一、第二生産隊所屬村民同意,該坡于成立了南寧市伏花資産管理有限公司。
在政府相關部門的指導下,伏花公司按照村民自主招商建設的模式,委託仲介機構,面向社會公開招商,確定了廣西明通置業有限公司作為合作開發單位。 10月14日,良慶那黃村伏花坡農民回建安置項目舉行合作開發簽約儀式。南寧市伏花資産管理有限公司與廣西明通置業有限公司正式簽約,這是五象新區首個由農民主導自主招商的回建安置項目。項目採取村集體經濟組織主導、政府監督的市場化運作模式進行開發建設,為良慶區農民回建安置工作起到了示範帶頭作用。
之後,那黃村村民又于9月5日組建了廣西創美聯合資産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和南寧那黃資産管理有限公司兩家農民安置産業管理公司。
創新形成“那黃”回建模式
伏花坡是那黃村7個村坡之一,由於位於五象新區的核心區的關鍵位置,那黃村像中國很多近郊鄉村一樣,遭遇了城市建設發展中的徵地拆遷問題。
為妥善解決該村被徵地拆遷群眾的回建安置工作,良慶區啟動了佔地701畝的那黃村回建安置項目,幫助那黃村“提標準”“上檔次”。“拆”是勢在必行,但怎麼“建”?誰來“建”?又引發了一連串新問題。
在廣泛徵求群眾意見後,良慶區解放思想、開拓創新,在五象大道以南片區試點實行土地統徵統儲,探索出“兩條腿走路”的辦法。一是採取政府主導的市場化運作模式,引進社會資金參與建設,開發單位通過“招拍挂”方式取得項目用地,農民産業採取實物補償;二是實行村集體經濟組織主導、政府監督的市場化運作模式,村集體經濟組織在符合法規和政策的前提下,可與開發單位協商産業開發合作,自主招商。
第二種回建安置模式是把土地的“話事權”還給了農民,讓農民以“主人翁”的身份與開發商“談條件”,該村的農民回建安置工作由之前的“政府要我做”,轉變為“農民我要做”,充分調動了被徵地農民參與開發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收到良好成效。
項目用地按照市場價進行評估,公開“招拍挂”確定競得人。由村集體經濟組織、良慶區政府與項目競得人簽訂在該地塊上建設回建安置物業的明細與價款、建設時限、合同備案與房屋登記、相關稅費、物業管理等。
那黃回建安置項目年內動工
“那黃村徵地項目分11個地塊,涉及6300多人,農民公司成立後,農戶簽約積極性很高,徵地拆遷工作得到極大的推進。”良慶區回建辦相關負責人李長銀透露,那黃1號和8號地塊將於11月初進行“招拍挂”,年內實現動工。
由於回建安置項目建設需要一定的時間,五象新區各重點項目的開發建設又急需徵用農民的土地,因此,房屋拆遷後,回建安置項目建設完成前,被拆遷戶住哪?良慶區已經做好了充足的準備。據了解,良慶區各村隊被拆遷戶的臨時安置有2種方式:一是領取過渡補助費;二是入住政府統建週轉房安置,各村隊被拆遷戶可以二選一進行臨時安置,極大解決了他們的後顧之憂。
過渡補助費標準為,1人戶每月418元; 2人及2人以上戶每人每月297元。建設臨時過渡週轉房方面,良慶區今年計劃建設11個臨時過渡週轉房項目,佔地面積580畝,建築面積446891平方米,總投資89889萬元,建設套數6425套,可安置被拆遷戶23797人。
目前,良慶區已建成並投入使用的有那黃和思賢塘2個臨時過渡週轉房,已安置被拆遷戶227戶,約679人;可安置400多人的玉洞B地塊108套臨時過渡週轉房已通過竣工驗收,正在完善移交手續;良慶區2號臨時過渡週轉房項目總用地面積50畝,建築面積1.9萬平方米,過渡週轉1240人,一期工程88套已交付使用;良慶區3、4號臨時過渡週轉房項目正在建設,總用地面積145.2畝,建築面積12.3萬平方米,可過渡週轉6288人,計劃今年底可投入使用。
農民“洗腳上樓”發展産業
“過去農民總是擔心失去土地後的生計問題,以後成熟的商業業態不僅可以幫助農民坐收紅利,也能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農工商房地産(集團)廣西明通置業有限公司副董事長李成偉是整個那黃回建安置項目的“操盤手”,他認為依據那黃量身打造的大規模商業住宅綜合體,未來蘊藏著無限財富和商機。
根據協議,那黃回建安置項目被徵地農民每人平均可獲得60平方米全産權回建安置住宅和每人平均25平方米産業(物業、公益性)商鋪,其中産業(物業、公益性)商鋪由開發單位與農民合作經營。具體由農工商房地産(集團)廣西明通置業有限公司統一經營,開工後5年起明通置業每年支付農民生活補助費1萬元/人·年,用於解決被徵地拆遷群眾生活、生産等後顧之憂,第10—20年逐年遞增。20年後,農民産業經營公司可自行運營。
利用回建用地和産業用地以及配套公益項目用地實行捆綁綜合開發建設,在充分、合理利用土地的基礎上,減輕了被徵地拆遷農民的負擔,將使被拆遷戶過上“有住、有租、有鋪”的生活,不因為徵地降低生活水準,保障了被徵地拆遷農民的長遠生計。
“以後的農民將‘洗腳上樓’變居民,由過去耕田種地變成開門搞産業。” 李成偉説,相較于補償問題,失地農民的恐慌迷茫更需要用社會認知接納的體驗來扭轉,而“隊長當董事長、能人變經理、村民成股東”的角色轉換則在新社會中予以了農民更為恰當的身份,實現了他們心理的自我認同。
此外,良慶區和開發建設單位還將對農民成立的産業公司進行專業的輔導和培訓,幫助其在今後可以獨立開展物業管理和正常的經營活動。
為讓失地農民“老有所養”,良慶區在完善保障的基礎上,還大力宣傳動員失地農民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積極籌措資金兌現失地農民參保和參合的補貼政策。
“這幾年良慶區的發展速度有目共睹,通過我們的耐心講解,很多農戶的思想也在逐漸轉變,我們還通過各類專業技能培訓幫助農民實現就業。”良慶區區長谷明佳説,拆遷戶支援政府開發建設決策絕不會吃虧,會為自己贏得了一次共用發展的機會,迎來更好的明天。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