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深交所:創業板醞釀製度變革

  • 發佈時間:2014-10-30 15:58:32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深圳10月30日電(記者趙曉輝、劉開雄)走過五年曆程的創業板正在醞釀製度變革。深圳證券交易所有關負責人30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創業板將堅持服務創新型、成長型企業的定位,堅持市場化改革的方向,不斷打破制度藩籬。

  支援尚未盈利企業上市

  近年來,以網際網路、高新技術等代表的新興産業公司不斷涌現,成為助力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因素。“作為國內資本市場服務創新經濟的重要平臺,創業板理應重點支援這類企業的發展。”深交所有關負責人説。

  然而,中國資本市場目前的體系架構和制度設計更多地考慮了傳統産業特點,對新興産業的包容性不強。

  “目前,創業板已經著手研究尚未盈利的網際網路和科技創新企業的上市問題,主要體現在與現有創業板各項制度的銜接機制及差異化安排方面,包括投資者適當性制度、資訊披露制度、退市制度、再融資以及轉層次等方面。”上述負責人説,尚未盈利企業如能實現在創業板上市,將大幅拓展創業板支援創新經濟關鍵領域的覆蓋面,對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經濟轉型升級具有重要意義。

  為網際網路企業回歸掃清障礙

  早期的網際網路企業,因其商業模式、技術等方面的新穎性,獲得的創業資金大多來自海外,同時受制于我國ICP牌照對外資準入、境外返程投資等方面的限制,一般採用協議控制(VIE)架構,這成為其登陸A股的最大障礙。

  隨著境內資本市場環境的改善,國內資金對網際網路企業認可度的提升,不少網際網路企業開始考慮回歸A股上市,如啟明星辰二六三朗瑪資訊等等。

  但目前,VIE架構下企業經營時間和業績的連續計算問題大大延緩了其回歸進程。“隨著資本市場改革步伐的加快,特別是創業板市場化改革措施的推進,如允許尚未盈利企業在創業板上市的政策落地,將會推動更多符合條件的VIE架構企業回歸A股上市,並選擇創業板作為的首選市場。”深交所有關負責人説

  “創業板將積極研究解決VIE架構企業回歸A股上市中存在的主要障礙,包括允許連續計算VIE架構存續期間的經營時間,合併計算VIE架構下相關主體的業績等,以加快此類企業回歸境內上市的進程,增強創業板市場的包容性。”該負責人説。

  讓重組制度更加市場化

  今年以來,上市公司並購重組迎來重大改革。然而,較長的行政許可程式還是難以滿足部分企業並購的時效性要求,海外並購尤為明顯。另外,發行股份作為支付對價須經證監會核準的要求,使得企業在小額並購中傾向於現金支付,不利於創業板公司利用股份支付實現協同效應。

  “創業板作為獨立板塊,將發揮資本市場創新試驗田的優勢,進一步研究深化並購重組制度的改革措施。”深交所有關負責人説。這些措施包括:一是研究優化分道制評價指標體系,適當提高分道制中“快速通道”公司的比例,加大對企業並購重組支援力度;二是考慮允許再融資募集資金可以用於未來不特定標的資産的並購,同時延長核準批文有效期;三是在創業板試行小額快速換股並購,制訂股份支付方式下的創業板小額並購的特別審核流程,加快審核速度。

  放開股權激勵限制

  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截至2014年7月31日,已有170家創業板公司推出股權激勵計劃,佔比44%,其中已有36家公司推出多期股權激勵計劃,總規模已超過10億份。股權激勵已成為創業板公司吸引和留住人才的重要手段。

  然而,我國資本市場現有股權激勵的制度規定過於嚴格,給予市場主體的空間較小,約束太多,影響了這一機製作用的充分發揮。

  深交所有關負責人表示,創業板將針對創新型企業特點和需求,制訂並完善更加市場化的創業板股權激勵制度,研究IPO前員工期權的合法性問題,推動在IPO審查中一併對已有員工期權進行事後審查並核準。同時,放開激勵方案核心條款的強制性規定,給予公司更大的自主空間,並推動完善股權激勵稅費計徵,外籍人士開設A股賬戶等配套措施。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