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全球轉型下的中國投資之三——“投基建”可期保增長

  • 發佈時間:2014-10-30 14:18:33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北京10月30日電(記者張濤)在發達經濟體艱難邁向復蘇,新興經濟體增長減速之際,各國都在尋求新的經濟增長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近期鼓勵更多國家學習中國經驗,通過投資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財政,提振需求,增加就業,以拉動經濟穩健增長。

  桑停迫銜,基建投資會減輕政府債務負擔,因為公共基礎設施投資本身就能帶來回報。通過提高整體經濟産能,基建投資還提升了經濟應對任何水準債務的能力。

  目前,歐洲經濟面臨低增長、低通脹和高失業的困境。歐盟理事會主席范龍佩説,投資對於經濟增長至關重要,投資不足破壞未來經濟增長的潛力。上周舉行的2014歐盟秋季峰會上,歐盟各國領導人對即將上任的新一屆歐盟委員會提出的投資計劃表示支援。根據此計劃,從2015年至2017年間,歐委會將從公共部門和私人領域共籌集3000億歐元(約合3787億美元)用於投資。

  近年來,中國資本也積極參與歐洲基礎設施建設。倫敦獨立智庫經濟與商業研究中心的報告預計,未來十年,中國將大力投資英國基礎設施。2005年至2013年間,中國對英基建投資已達117億美元,預計至2025年,這類投資規模將增加1050億美元。英國首相卡梅倫表示:“我們對中方投資持開放、歡迎態度,這能夠凸顯雙方各自的經濟優勢。”

  根據亞洲開發銀行預測,從2010年到2020年,亞洲地區的基建投資缺口為8.3萬億美元。而亞洲開發銀行每年僅為基建放貸100億美元,遠遠滿足不了需求。

  上周,包括中國、印度、新加坡等在內21個首批意向創始成員國的財長和授權代表在北京簽約,共同決定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從而勾畫出一家新型多邊金融機構的輪廓,更代表了一種新的金融生態和秩序,有望助力廣大新興經濟體升級基礎設施,提振經濟增長後勁。

  印度尼赫魯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中國研究中心主任瓦拉普拉薩德説,目前印度經濟發展遭遇瓶頸,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外部投資減少和本國工業發展緩慢。印度在基建領域資金缺口很大,加入亞投行可幫助印度獲得資金以實現政府經濟改革戰略。

  據悉,中國和印度在9月敲定五年經貿合作計劃,印方邀請中國參與印度基建投資。中方承諾將幫助印度改造升級老化的鐵路系統,並爭取在未來5年內向印度工業和基礎設施發展項目投資200億美元。

  巴西與中國同屬新興經濟體,兩國在基建領域的合作前景同樣廣闊。近年來,巴西遭遇經濟增速大幅下滑。巴西政府從去年開始,推行一系列大型基礎設施改造計劃,在機場、鐵路、公路、港口、石油領域招商引資,計劃建設1.1萬公里鐵路、7000公里高速公路,並擴建港口和機場。

  剛剛成功連任的巴西總統羅塞夫認為,要提振巴西經濟,消除巴西經濟發展的結構性問題,應學習中國在應對金融危機時採取大力投資基礎設施的戰略,拉動經濟增長。巴西全國工業聯合會主席羅布森·安德拉德表示,巴西基礎設施落後,如果學習中國經驗,會取得拉動經濟和改善經濟結構的雙重效果。

  對此,中國社科院拉美所巴西研究中心秘書長周志偉説:“巴西轉型的重點包括促進投資和基礎設施建設,中國在這方面積累了相當多的經驗,中企具有資金優勢,中國投資能夠彌補巴西國內投資不足。”

  在今後相當長一段時期,基礎設施建設將成為全球投融資市場的熱土,有望成為刺激增長、拉動內需、創造就業、拉緊區域經貿合作的理想抓手,中國在基建投融資領域所體現出的新優勢,將有效加速這一進程。

  依靠新型投融資工具,中國對外輸出基建資本、技術要素,有望發揮經濟杠桿作用,撬動長期融資、吸引民間資本,為地區乃至全球基建大業提供不竭動力。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