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突破産融錯配需打破傳統金融體系

  • 發佈時間:2014-10-28 07:36:50  來源:四川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曹遠征

  □本報記者 陳岩

  “金融是內生於實體經濟的,本是同根生的兩個事物,卻在現實中嚴重錯配。”10月19日,中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曹遠征在第五屆中國西部金融論壇産業與金融專題論壇上發言表示,目前我國産融關係扭曲,利潤失衡,資源錯配嚴重。

  工信部産業政策司司長馮飛則給出數據支撐這一觀點。分析去年全國500強年報可以得出,銀行業利潤率是製造業的 10倍,凈資産收益率是製造業的2倍;反觀世界500強與美國500強,銀行業利潤率只有製造業的2倍,凈資産收益率甚至只有製造業的一半。“利潤失衡,後果很嚴重。”西南財大教授劉錫良介紹,當前企業投資環境不斷惡化,高利貸或投機資本盛行,另一方面,産業投資收益低,而金融利潤過高,加劇了部分資本從産業中退出。“原因之一是金融市場發展不完善,直接融資相對比較匱乏。”曹遠征認為,所謂融資難融資貴,其實指的是中小企業的融資難融資貴,為什麼,因為它是小企業,沒有資産質押。

  這一特點短期內是無法改變的,但産融錯位卻不得不突破。路徑之一就是網際網路金融。招商銀行前行長馬蔚華曾表示,“銀行必須擁抱網際網路,否則就會成為恐龍。”其次,就是增加投融資方式。“要讓企業認識到,不是只有借貸一條路可走。”曹遠征表示,在增加直接融資比例的同時,可以允許企業在資本市場發債,否則“融資難融資貴永遠不能解決”。

  最徹底的解決方式,在曹遠征看來,是打破傳統的金融體系。對此,銀行業並非無動於衷,一些有益的創新不斷涌現,比如將“三表三品”(水錶、電錶和海關報表,人品、産品、押品)納入信用評價體系。“把非商業信用給信用化了,不失為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有益探索。”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