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一筆互助基金,給資金鏈上道保險

  • 發佈時間:2014-10-24 03:33:36  來源:錢江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200萬的互助基金,一天的利息才幾百元,雖然只借了短短幾天時間,卻幫了我們的大忙。”説起上個月的一筆貸款到期,諸暨市電器有限公司總經理魏柏京連聲説,互助基金對中小企業來説真是雪中送炭。

  民間借貸、資金鏈斷裂、企業破産、企業主跑路……近年來,各地民間借貸引發的企業倒閉案例層出不窮。9月份,浙江省經信委對全省15000多家企業進行調查。監測數據顯示,一半以上的中型企業至今仍深陷互保鏈;56.5%的中型企業流動資金不足;13.68%的中型企業存在融資困難,這個比例超過了大型企業和小微企業。而在諸暨市店口鎮,目前涉及資金風險的企業佔比只佔1%。那麼店口鎮是怎樣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呢?

  應急轉貸互助基金

  半年解了14家企業燃眉之急

  諸暨市電器有限公司是店口鎮的一家企業,公司總經理魏柏京告訴記者,上個月,他們一筆500萬元的貸款到期,如果要續貸,按銀行要求,必須先還貸。可公司當時手頭只有300萬元,還需200萬元才能湊齊還貸額。

  到哪去搞這筆轉貸資金呢?如果還貸逾期,在銀行裏就會留下不良記錄,影響企業信譽;如果向民間高利貸借貸週轉,一是利息太高,二是消息傳出去的話,人家以為企業出了什麼問題,銀行如果聽到風聲反而會抽貸。而且這筆貸款有兩家企業擔保,弄得不好會連累這兩家企業。

  此外,諸暨電器公司還向另外三家銀行申請了貸款,總貸款額達到1900萬元,與這筆貸款的期限只相差10多天。如果這筆貸款不能如期還貸影響信譽,另外三家銀行也很可能會抽貸,這將給企業帶來滅頂之災。

  魏柏京説,他的公司主要生産機油冷卻器,銷售額年年增長,今年的銷售額有望達到5000萬元。2010年,他在安徽投資3000多萬元設廠,生産汽車散熱器,經營情況也比較良好。“如果沒有這筆投資,我們公司本來是沒有貸款的。”

  後來,魏柏京得知店口企業家協會有一個企業應急轉貸互助基金,專門為轉貸企業提供短期的資金幫助,解決燃眉之急。於是,他抱著試試看的想法前去申請。協會對魏柏京的諸暨電器公司也比較了解,知道企業運作正常,信譽良好,於是為他們提供了一筆200萬元的短期資金貸款。同時,協會主動與貸款銀行聯繫,雙方簽下協議:在互助基金擔保並提供轉貸資金後,銀行方答應及時放貸。

  店口企業家協會會長、浙江愛水寶管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永燦告訴記者,互助基金是在鎮政府引導下,由九家企業于2012年底共同發起設立的,每家企業和鎮政府各出資200萬元,合計2000萬元。一開始,互助基金僅對協會內的企業提供轉幫助,後來擴大到面向店口的優質中小企業。當然,互助基金的申請也比較嚴格,企業出面申請,要兩個企業擔保,協會要進行風險評估。也就是説,申請的手續雖然簡單,但程式上比較嚴格。

  據了解,光是今年上半年,店口鎮企業應急轉貸互助基金就已為14家企業轉貸72次,發出貸款3.2億元。互助基金把放貸銀行和借貸企業這一對矛盾的對立面,重新統一到了共同利益體內。

  店口4000多家企業

  40多家涉資金風險

  作為浙江的“資本第一鎮”,諸暨市店口鎮有4000多家大大小小的企業,融資難的情況在中小企業中同樣普遍存在。

  “截至目前,整個店口鎮涉及資金風險的企業有40來家。但與4000多家企業相比,佔比就1%。而且這些涉及風險的企業,絕大部分是年産值2000萬元以下規模的企業,不影響店口整個經濟基本面。”店口鎮黨委書記、諸暨現代環保裝備高新技術産業園區管委會主任方維炯告訴記者。今年1~9月份,店口鎮工業總産值同比增長3.63%,其中2000萬元規模以上企業的工業總産值同比增長8.16%,佔全鎮的72.13%,財政收入同比增長10.15%。

  “我們通過‘企業自救、政府協調、聯動監管、依法打擊’來規範金融秩序,對跑路的、惡意欠薪的,以及逃廢債行為予以堅決打擊,近兩年來,有10家企業的負責人或被刑拘,或被網上追緝。對涉及風險的企業,由政府牽頭,進行聯動監管。”方維炯説。

  如何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解決民間借貸的問題,無論是企業還是各級政府部門,都在努力尋找答案。早在店口鎮企業應急轉貸互助基金之前,店口就已經有類似的民間互助基金。如浙江龍越管業董事長曹偉中就和幾個辦企業的同學一起,成立了一家互助基金,解決轉貸資金的難題。

  中小企業與銀行

  如何從“怨家”變“親家”

  經常聽到許多中小企業抱怨:銀行只會錦上添花,不會雪中送炭。企業在蒸蒸日上的時候,銀行會主動向企業借貸;但如果企業經營面臨困難、急需資金“供血”的時候,銀行為了保證自己的資金安全而抽貸,企業會雪上加霜甚至破産。

  在店口,記者在與眾多中小企業的接觸中,聽到的大多也是類似的抱怨聲。一位姓張的企業老闆告訴記者,他們公司近幾年生意蒸蒸日上,去年銷售額達8000萬元,去年下半年還搬進了新廠房。但因為給一家企業(下稱甲企業)貸款時做擔保,最後為甲企業擔保的800萬元貸款只能由他們企業還清。雖然現在企業仍在正常經營,但張老闆自己只能節衣縮食,已兩年時間沒給自己發過一分錢。

  實際上,甲企業也是被擔保所拖累,如今被店口當地政府列為風險企業。這家生産家電配件的規模以上企業,曾經為兩家小企業的銀行貸款擔保。結果這兩家小企業因經營困難老闆跑路。本來甲企業業務還不錯,但一家外地商業銀行擔心企業被擔保拖累,在企業貸款到期後突然抽貸,讓甲企業頓時陷入困境,企業停産。

  “中小企業要貸款,銀行一般都要求有兩三家以上企業做擔保,保證自己的資金安全。所以在各地,民間擔保是一個普遍現象。”另一家中小企業老闆説,“但現在銀行這種不管三七二十一抽貸的做法,往往會形成連鎖反應,甚至是蝴蝶效應。本來牽涉的資金面很少,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後,資金面越搞越大。”

  不過,銀行自己也有一本難念的經。諸暨當地一家商業銀行支行負責人介紹,銀行之所以要讓企業貸款到期後先還貸再續貸,主要是因為管理層對銀行有現金流的要求。目前,銀行對中小企業的貸款期限一般只有一年。而銀行為了防止壞賬風險,對可能涉及風險的企業,只能想盡辦法要求還貸,保證資金安全。

  互助基金只是幫助企業解決了轉貸的難題。而要幫助中小企業解決融資難,還需要多管齊下。方維炯告訴記者, 近年來,店口鎮積極與相關部門對接,爭取發放中小企業債券、集合票據等直接融資方式,政府牽頭、政銀企合作擴大區域授信,引進更多金融機構等方式,加大對中小企業融資的支援力度。

  實際上,企業與銀行就是利益的一對矛盾體,處理不好就可能成為利益的對立面,處理好,就能成為利益的統一體。據了解,光是今年以來,店口鎮就引進了5家金融機構,包括浙商銀行、平安財險、金誠財富、財通證券、杭州銀行等。預計在店口鎮的金融機構數量將達到16家。金融機構的扎堆入駐,也表明金融機構對店口經濟的前景看好,也為店口小企業帶來更多信貸支援。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