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22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政府搭臺民間唱戲 成就文化“羅湖現象”

  • 發佈時間:2014-10-23 14:31:08  來源:深圳特區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深圳特區報記者 馮慶 馬曉峰 實習生 范嘉欣 通訊員 楊宏宇

  昨日,“2014深圳國際攝影周”火熱開幕。從昨日至本月30日,18場豐富多彩的攝影主題展覽將在全市的10個美術館、博物館和藝術場所同期舉行。

  這是一場世界級水準的攝影盛會。此前數月,會務組向全球各個國家和地區徵集作品,共收到32377幅照片,來自71個國家和地區的5488位攝影師。9月中旬,經過10位國際權威攝影評委的評選,80幅彩色和黑白獲獎作品從中産生。從昨日起,這些獲獎作品以及30多位國際攝影大師的攝影作品原件將在深圳美術館及分會場驚艷亮相,讓深圳市民大飽眼福。

  “深圳國際攝影周”、“深圳水彩畫雙年展”、“CBDF中國杯國際標準舞巡迴賽”、“ITF國際青少年網球巡迴賽”……近年來,一系列在深圳乃至全國、全球都具有極大影響力的文體活動紛紛落戶羅湖或者打上“羅湖印記”,許多活動及賽事甚至從甫一誕生便高屋建瓴、氣勢磅薄,盡顯厚積薄發不凡氣象,成為業界關注的一個“羅湖現象”。

  市、區兩級政府一直高度重視和支援羅湖區的文化産業、事業發展。加之民間力量的調動,羅湖區逐步打響自己的國際文化品牌。在提升城區品味、提高轄區群眾生活品質的同時,向全國乃至世界行銷羅湖、行銷深圳,為深圳建設現代化、國際化先進城市添磚加瓦。在羅湖區堅持“創新開路、品質至上”工作理念、把增強文化軟實力擺到突出位置、致力於打造“國際消費中心”的今天,作為一個文化積澱深厚的老城區,羅湖在文化品牌建設上打出的這張牌同樣令人印象深刻。

  “站在國際大師的肩膀上”

  “香港攝影學會舉辦過69次國際展覽,但從來沒有超過70個國家和地區參加。”“2014首屆深圳國際攝影周”的評委之一、香港攝影學會副會長陳炳忠面對記者連連感嘆。

  “國際范兒”,是“2014首屆深圳國際攝影周”給人最直觀的感受。該活動是經文化部批准,由羅湖區聯合深圳市對外文化交流協會、市文體旅遊局和市文聯共同創辦的對外文化交流活動,被視為國內繼北京、上海後的第三大國際攝影展,也為廣東省舉辦國際攝影展開創了先河。

  作為“2014深圳國際攝影周”的最主要活動,“首屆深圳國際攝影藝術展覽”得到了國際影藝聯盟(FIAP)權威機構的認證,是繼北京、上海之後,大陸地區第三個獲得FIAP認證的國際展覽。所有入選作品均可計入FIAP的名銜申請。

  評委陣容更是大腕雲集。擔任此次攝影藝術展覽的10位評委,都是當今全球攝影界響噹噹的人物,如法國蓬皮杜當代藝術中心藝術顧問阿蘭·薩亞格、義大利職業攝影家協會秘書長克洛迪奧·布魯福勒、歐洲攝影藝術協會主席史蒂芬·托特等等,他們都對“2014首屆深圳國際攝影周”表示讚賞。史蒂芬·托特是第一次來到深圳,他認為此次展覽“有完美的策劃與參與團隊、有如此眾多的藝術作品,非常難得和了不起。”

  “在一個城市的10個展館同時舉辦攝影展,這在國內並不多見。” 據本次活動的總策展人、羅湖攝影學會會長孫成毅介紹,此次“深圳國際攝影周”主展館——深圳美術館的展覽“不可不看”,數個特別展覽也極有看頭。如被譽為“20世紀攝影先驅”的已故美國攝影師愛德華·斯泰肯的原作展覽——“一個偶像的遺産”;首度在中國展出的美國著名大收藏家斯蒂芬·懷特珍藏的60張彩色照片原作;被稱為“第一位拍攝北京的攝影師”的菲利斯·比托在1860年拍下的老北京……“這些150多年前的老北京照片原作,是現存最早的北京影像資料,第一次在中國亮相,機會非常難得!趕快近距離來感受比托鏡頭中如夢境般安靜而淒美的北京吧。”

  除了舉辦名家原作展覽,今天全天,“2014首屆深圳國際攝影周”還將在羅湖美術館演講廳舉辦多場重量級免費講座,年逾七旬的斯蒂芬·懷特等都將登臺開講,不容錯過。

  正是“站在這些國際大師的肩膀上”,“2014深圳國際攝影周”的一舉一動備受關注、引人期待。據悉,目前該活動已列入羅湖區重點文化項目,今後將成為落戶羅湖的長期性、常設性的攝影品牌活動。

  “家門口”迎來了“大活動”

  羅湖區的居民從來不缺文體娛樂。每一年,在家門口舉辦的一場場大型國際賽事和活動總是他們津津樂道的話題。以最近兩年為例,僅在視覺藝術領域,去年和今年分別舉辦了“深圳水彩畫雙年展”和“2014深圳國際攝影周”,兩次國際盛會都由深圳市、羅湖區兩級政府聯合主辦,由羅湖區宣傳文化部門承辦。

  羅湖是個老城區,高樓密集道路狹窄,嶄新漂亮的文化體育設施不多,財政在十個區裏面亦不算高,在硬體上難以與其他區媲美。但又正因它是個老城區,有著浸淫多年的文化積澱和良好的群眾基礎。

  羅湖區文體局負責人介紹説,羅湖的文體社團十分活躍,每年有近20家社團在深圳市公益文化活動項目招標中中標,承辦場次達80多場。據了解,目前羅湖有各類文體社團近700個,另有文化協會9個,體育協會11個,其中好幾個老社團成立至今已30個年頭。

  “羅湖攝影學會成立於1985年,是深圳最早的攝影團體。”孫成毅説,從白領到外來工,羅湖區各個群體的攝影展一年到頭幾無間斷,會員和活動都堪稱全市最多。2009年創立的“東門攝影廣場”,還是全國唯一的攝影廣場。

  再如小品,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羅湖就被譽為深圳小品的“戲窩子”。2006年深圳小品藝術團在羅湖成立,憑藉著優秀的原創作品先後獲得國家、省、市級大獎100多個。2012年3月,以羅湖文化館所在地址“太白路2009號”為名的“09劇場”一經推出立刻打響、大受歡迎。濃郁的本土特色以及貼近群眾生活的原創深派小品,使得網上訂票每每一搶而空。

  “每次舉辦文體活動時,我們都發現羅湖人才濟濟,無論是攝影、水彩畫,還是小品、魔術,都有充足的名家力量和廣泛的群眾基礎作為後盾。”羅湖區文體局負責人説。

  民間文化的長年積累,經濟成熟、集聚豐富的城市元素,以及區委、區政府數年來的逾千萬元文化資金扶持,使得羅湖區成功舉辦一場場國際賽事成為必然:往往投入遠遠小于同類的國際沙龍,所産生的影響力及輻射力卻令人矚目甚至刮目。

  從政府“輸血”

  到社團“造血”

  “花小錢辦大事”、“政府搭臺,民間唱戲”、“讓社團發揮作用”……在這些著名賽事及活動的背後,彰顯出羅湖區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獨特思路。

  “無論是深圳國際攝影周、‘09劇場’,還是深圳‘金魔童’少年魔術大賽,都是由社團自己來主導的。”羅湖區文體局負責人説,羅湖探索的做法是:文化品牌完全交由社團運作,充分調動民間力量,政府則轉向幕後,給予一定的支援和指導。

  當政府不再大包大攬、“指手畫腳”,社團及社會力量的積極性就增強了,實現了從政府“輸血”到社團自己的“造血”。當遇到專業上的爭議問題,則有專門的評審委員會來評估解決,充分尊重專家,尊重人才,尊重藝術。

  為了給社團營造更好的生存環境,羅湖區從管理和指導、活動場地保障以及經費方面實施“三傾斜”,對轄區各類社團給予了大力扶持,近年來為此投入的專項資金超過千萬。

  按照“不貪大、不求全、但求精”的文藝精品創作思路,羅湖區文體局今年還推出了“文藝名家工作室”培育計劃,“邸敘然戲劇小品工作室”、“周天涯水彩畫工作室”、“孫成毅攝影工作室”等一批重點工作室;通過羅湖社區家園網以及微網志、微信平臺,羅湖區的文體活動實現了多渠道、全媒體的宣傳覆蓋,都為羅湖文化品牌的深度鍛造提供了強大的支撐。

  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原點,羅湖的知名度一直吸引著世界的目光,而這一場場“國字號”乃至與國際接軌的大型賽事與活動,則讓世界進一步走近羅湖,感受羅湖的軟實力,感受“國際消費中心”和“時尚之都”的無窮魅力。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