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華泰IPO套路漸現 六股東齊掛牌賣股

  • 發佈時間:2014-10-22 08:43:23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18歲成人禮、集團化三週年剛過,華泰保險就因六大股東集中掛牌轉讓股權而成為一大焦點。市場傳出這即為上市前奏。股東的集體反應,也著實與三年前華泰保險董事長王梓木設定的上市日程表較為吻合。儘管華泰保險對兩者必然的聯繫進行否定,但其與絕大多數企業啟動IPO的套路如出一轍。

  六股東齊掛牌賣股 上市套路漸現

  10月以來,華泰保險股權被集中掛牌轉讓。其中,上海産權交易所10月11日四次掛牌轉讓華泰保險股權,涉及到的股東有寶鋼集團、寶鋼集團新疆八一鋼鐵、寶鋼集團上海五鋼;時隔不到一週,上海産權交易所再次挂出,華潤股份和華潤集團欲出清華泰保險股權。六大股東合計轉讓股份達到6.1512億股,佔總股本的15.291%,掛牌價格總計為25.1億元。

  依據公告,要求意向受讓方須有保險公司投資經驗,且轉讓方均要求産權交易價款採用一次性支付。儘管每一家股東所持股份並不同,但是出讓股權每股價格卻出奇一致,均為4.08元。這不得不讓市場想到,是華泰保險與各股東集體協商後定出的股價,市場也猜測,受讓方很可能已經內定,其他大股東接盤的可能性較大。也有分析人士指出,各大股東一致的股權轉讓很可能是在為上市鋪路。

  事實上,諸多企業在上市前都會進行股權結構調整,一些財務投資者借機賺錢離場。有上市險企內部人士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指出,華泰保險股東的情況與泰康人壽類似,都屬於數量多、佔比小、較分散,一般股權較為分散的公司想要上市,難點就在於恐無實際控制人,如果股東之間未能實現良性互動,那就會影響決策效率和品質,甚至出現控制權爭奪,進而影響公司未來發展和投資者利益。日前,泰康人壽也完成了多次股權轉讓,董事長陳東升旗下多家企業進行收購,進而滿足了上市前對公司的控制權。

  關於華泰保險上市一事,早在2012年公司董事長王梓木就曾明確表態,將上市日程設在2014-2015年,隨後幾年卻一直緘口未談,表現得較為低調。而華泰保險官方解釋,此次股權轉讓是股東出於自身需要而為,與上市並無關聯性。北京商報記者從知情人士處了解到,儘管華泰保險內外公佈的資料以及戰略規劃並沒有談及上市一事,但近日內部高層曾就此進行過秘密商討。

  目前,與華泰保險同時在1996年成立的新華保險已于2011年底在上海和香港同步上市公開交易,泰康人壽也曾多次表示H股上市意願,並於年內進行了股權結構調整。

  集團化低調前衛 資産體量小于新華泰康

  在保險市場上,華泰保險給人留下的印像是低調且穩鍵。而從其集團化之路來看,其實很多方面走在了行業前列,且成為其他公司效倣的對象。

  資料顯示,華泰保險的前身為華泰財險,其目前較為分散的股權結構是華泰財險現狀的延續。據了解,王梓木與陳東升以及新華保險原董事長關國亮同為“92派”下海創業典範,三人同在1996年成立保險公司,所不同的是,陳東升與關國亮創建的是壽險公司,而王梓木離開國家經貿委綜合司之後,一手策劃創辦了當時國內首家全國性股份制財險公司——華泰財險,當時股東63家,其中22家大股東持股比例均為3.75%,股權結構實現了多元化、分散化、均衡化。

  經過股權轉讓,2002年華泰財險引入美國ACE保險集團,成為新股東和戰略合作夥伴,有國際保險巨頭加盟財險企業這在當時的保險業也是首次。隨後幾年,華泰保險的集團化步伐逐漸加快。2005年,華泰財險成立華泰資管公司和華泰人壽,進入準集團化運作模式。其中,華泰資管公司成為《保險資産管理公司管理辦法》頒布後的第一家保險資管公司,也是繼人保資管、國壽資管之後的資管“老三”,華泰人壽也因ACE保險集團加盟並數次增資擴股變身為合資公司,也稱得上行業首家。

  經過幾年快速發展,華泰財險集團化進程顯得很緊湊,一年內完成了“三步走”,2011年5月原華泰財險更名華泰保險控股、2011年7月華泰保險控股出資設立華泰財險、2012年9月華泰保險控股更名為華泰保險集團,集團化改組正式完成。之後,陽光保險、安邦保險在集團化發展方面延用了華泰保險的這一套路。

  華泰保險在不斷實現集團化戰略過程中,對包括旗下子公司進行了數次增資,其中華泰保險于2013年增資至40.22億元,今年1月華泰財險增資至30億元,9月華泰人壽增資至27億元。其中,2012年華泰保險在定向增發及引進戰略投資者之時,就明確表示這是上市前的最後一次融資。

  儘管華泰保險在集團化方面明顯快於“同齡”的新華保險、泰康人壽,而從目前的資産規模來看,華泰保險卻明顯落後於後者,如截至去年底,華泰保險總資産規模為365.48億元,而新華保險與泰康人壽分別達到5658.49億元和4400億元。

   經營戰略兩次轉型 壽險有望扭虧

  相比之下,華泰保險總資産明顯處於劣勢,這與經營主業側重不同相關外,還與自身的戰略調整不無關係。

  華泰保險成立之初,三年規模保費實現年均增長率接近100%,保費收入一度上升為財險市場第4名,利潤總額達3.3億元。但是,粗放發展帶來的是高風險經營,1999年華泰保險對經營狀況進行了一次全面“體檢”。在2000年開年,王梓木在華泰保險中層以上幹部會上拋出一個觀點,那就是華泰不以保費論英雄,要以品質效益比高低,開啟了第一次經營轉型。“誰不想做大做強?但是,在沒有能力的情況下盲目上規模,就意味著做虧。”

  轉型給華泰業務帶來了不小的壓力,2001年華泰保險的保費規模從行業第4名逐漸滑至第14名,但業務品質和險種結構得到了明顯改善,2003年首次實現産險承保盈利221萬元。時隔12年,華泰保險提出了二次轉型——確定了“差異化競爭”戰略,首先在財險領域,對2010年設立的社區保險門店經營模式進行推廣,截至2014年6月底,已在全國建立了1000余家社區保險門店,還有500余家門店在籌建或在行政審批中。

  快速創新發展電子商務也是華泰保險的戰略主渠道,與淘寶合作推退貨運費險、手機碎屏險、酒店取消險、票務取消旅遊險等多個典型網際網路保險産品。其中,退貨運費險投保件數高達近10億筆,僅在“雙11”當天該險種成交便超1.5億筆,創造了保險業單日同一險種成交筆數的世界紀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4月網際網路財險累計非車險保費收入51189萬元,其中華泰保險為24451萬元,排名位居第一。

  與新華、泰康相比,華泰保險的壽險業務差距更為明顯。華泰人壽成立近十年,目前還處於虧損狀態,但虧損不斷縮減。截至2013年底,華泰人壽較預算減虧5273萬元,同比減虧1.43億元。華泰人壽內部人士介紹,今年公司有望實現盈利,如此一來,華泰人壽制訂的2015年當期盈利的既定目標將提前實現,對集團上市將描上重彩一筆。馬元月 許晨輝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