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臨夏 民族團結綻放和諧之花

  • 發佈時間:2014-10-22 04:35:45  來源:甘肅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全州8縣市被整體納入甘肅省“兩個共同”示範縣市。

  臨夏回族自治州成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州試點。

  臨夏,民族團結之樹常青,民族團結花兒常開不敗。

  民族工作創新發展

  臨夏是全國兩個回族自治州之一。全州總人口200萬,有31個民族成分,其中東鄉族、保安族是以臨夏為主要聚居地的甘肅省特有民族。

  “民族團結是臨夏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基石。沒有各民族的大團結,就沒有全州安定團結的大好局面。”今年5月8日,在臨夏州第十一個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活動啟動儀式上,州委書記周強的一席話,道出了臨夏各族人民的心聲。

  “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臨夏州牢牢把握這一民族工作主題,謀劃確定“兩個共同”及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1+8”方案體系,引導各族各界在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標上同心同向、行動上同心同行,凝心聚力維護民族團結、宗教和睦、社會和諧。

  “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各少數民族之間也互相離不開。”9月12日,省政協委員、廣河縣胡門拱北管委會副主任馬振龍,從“三個離不開”“四個維護”到“四個認同”,講得頭頭是道。

  馬振龍介紹説,每週五做禮拜時,他結合解經講經活動,闡釋伊斯蘭教經典教義中愛國、和平、團結、寬容、中道、善行等思想,還貼近信教群眾生産生活實際,解析法律法規知識,解讀黨的惠民政策。

  “民族工作重在平時、抓在平常,民族團結重在交心、以心換心。”臨夏州州長馬學禮告訴記者,臨夏州將社會管理的“觸角”延伸到宗教活動場所,堅持以“誠心、愛心、關心、細心”做好宗教界人士的服務工作,構建和諧民族宗教關係。

  誠心。建立“145”工作制度,地縣級領導聯繫1000名宗教界代表人士,州縣市單位聯繫4000個宗教活動場所,全面落實宣傳法律政策、了解教情民意、規範依法管理、抓好協調服務、開展創建活動5項任務,聯繫服務工作常態化。

  愛心。州上設立培訓中心,實施宗教工作萬人培訓工程、中青年教職人員學歷教育提升工程,去年以來舉辦各類培訓班173期,培訓人員2.6萬人次,並組織638名宗教界人士代表外出參觀考察,學習交流宗教活動場所依法管理、社會管理、民主管理、自我管理經驗。

  關心。全面落實宗教活動場所改擴建、宗教教職人員聘任、學經人員定編定員制度和宗教界人士免費體檢、生活補助、社會保障等制度,安排1200多名宗教界人士免費體檢,向5711名宗教界人士發放生活補助費,宗教教職人員醫保、養老保險實現全覆蓋。(轉4版)

  (接1版)

  細心。健全州縣鄉村四級宗教工作網路和民族宗教工作資訊員網路,建立宗教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和定期通報制度,每季度召開一次宗教界人士情況通報會,通報經濟社會發展形勢和重大決策部署,使宗教界人士的知情權、話語權、表達權得到充分保障和體現。

  黨委、政府“講尊重、講包容、講人文關懷”,宗教界“比貢獻、比規範、比和諧,促進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全州1402個宗教活動場所與1180個自然村結成幫扶對子,1535名宗教界代表人士與4385戶貧困戶結成團結發展對子,扶貧濟困,傳為佳話。

  經濟社會跨越發展

  發展是解決民族地區一切問題的“總鑰匙”。臨夏州從頂層設計入手,制定出臺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編制完成保安族、撒拉族專項發展規劃,深入實施東鄉族、土族特困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發展規劃,統籌推進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社會進步。

  臨夏縣麻尼寺溝鄉寺莊村地處高寒陰濕山區,自然條件差,每人平均耕地少,貧困人口多,兩年前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1210元,全村404戶人家有392戶是貧困戶。

  而今,記者在寺莊村看到,一條清澈的小溪穿村而過,一戶戶青瓦灰墻、倣古建築的民族特色民居小樓、四合院格外醒目,一座座養殖暖棚裏牛羊滿圈。村委會建成“六位一體”辦公場所,村中心新建了文化廣場。村上還辦起了敬老院、幼兒園,開辦了愛心超市。

  村委會主任李強説:“省、州單位對口支援,縣上整合項目資金幫扶,集中用於基礎設施建設、富民産業培育和公共服務保障,給我們村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群眾的生産生活也變了樣。”寺莊,就這樣從一個少數民族貧困村發展成為“兩個共同”示範村。

  布楞溝,東鄉族自治縣最貧困、最乾旱的山村之一。全村68戶345人,2012年每人平均純收入只有1624.1元,貧困面高達96%。去年以來,伴隨著布楞溝流域綜合開發項目的開建,這個東鄉族聚居小村莊如潤春雨,煥發出勃勃生機。

  自來水通到村裏,解決了人畜飲水難。村民們修建暖棚養羊,還成立了養羊協會。中石化援建通村公路,群眾出行告別崎嶇山路。建成集中安置點,家家戶戶喜遷樂民新居。新建村辦公場所、村學校、村衛生室和文化廣場,公共服務有了保障。

  “短短一年,我們實現了從極度缺水到自來水全覆蓋、從羊腸小道到家門口通汽車、從靠天吃飯到小流域綜合治理的三大跨越,基礎設施條件和生産生活條件發生了根本性變化,這幾乎是一個奇跡。”村黨支部書記馬佔海説。

  高高積石山下,滔滔黃河岸邊,扶持人口較少民族發展規劃如春風化雨,滋潤著保安族、撒拉族人民的心田。“國家扶持,省負總責,地縣落實,整村推進”,政策、項目、資金落實到村到戶,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黨的建設統籌規劃,全面發展。

  自2006年規劃實施以來,兩個人口較少民族聚居區基本實現通油路、通電、通廣播電視、通資訊、通沼氣,有安全飲用水、有安居房、有衛生廁所,有富民産業、有學前教育、有衛生室、有文化室,有民族文化活動場地、有辦公場所、有便利店和農資放心店。

  以發展聚合力,以發展惠民生,臨夏州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生産生活狀況大幅改善、人口素質不斷提高、醫療衛生和公共服務水準明顯提升,呈現出經濟快速發展、民生顯著改善、民族團結進步、宗教和睦和順、社會和諧穩定、各項事業協調推進的良好態勢。

  “發展、團結、穩定”使臨夏州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取得新的進步,主要經濟指標增幅位於全省前列。今年上半年,全州實現生産總值79.36億元,同比增長11.2%,增速居全省第一;固定資産投資、公共財政收入、城鄉居民收入增速也均高於全省平均水準。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