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4月25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肥城佛桃,又和當年一樣好吃了

  • 發佈時間:2014-10-22 02:31:32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呂兵兵通訊員劉群英

  提起山東肥城的佛桃,人們的記憶依然停留在幾十年前:“那個時候吃桃,輕輕一揭,皮兒就開了;再找個麥秸稈吸一吸,桃肉就化到嘴裏了,那個風味,讓人難忘。”大家津津樂道的“那個時候”,是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當時的肥城桃譽滿天下,但隨後有一二十年,這種香甜便只存在於人們的回憶中了。

  然而,今年秋天,在肥城市2014年佛桃評比大會上,人們又找回了“那個時候”的味道。這究竟是怎麼回事?肥城桃研究所所長宋紅日道出緣由:“這離不開山東農業大學果樹專家的科技支援啊。”

  果樹專家幫扶桃産業

  肥城桃栽培歷史可追溯到春秋時期,因其獨有的色香味名滿天下,明朝年間開始成為皇室貢品,被譽為“佛桃”。近十年來,肥城桃的栽培面積迅速擴大,但由於重産量輕品質,嚴重影響了肥城桃的品質和效益,漸漸被市場冷落。每每談起佛桃遭遇的尷尬,桃源鎮北臺村種桃大戶陰法坤、新城鎮西尚裏村支部書記李慶偉和桃農李開友,既痛心又惋惜。

  為了提升佛桃的品質,從上世紀70年代起,山東農大的教授們就開始做佛桃的調查與研究。新世紀後,著名果樹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束懷瑞提出肥城桃改革思路,建議壓縮桃園面積,採取綜合配套技術,生産按個賣的肥城桃。2006年,張連忠教授也來到肥城市進行精品桃栽培試驗,讓肥城佛桃既有産量也有品質。

  2011年,山東農大副校長高東升教授聯合山東省果樹研究所、北京林業大學等單位,承擔起“肥城桃提質增效工程”項目,建起了30畝精品示範園。如今,精品示範園的精品果率從實行精品栽培前的5%左右上升到60%至70%。同樣的地塊,沒實行精品栽培前每畝僅收入8000元,實行精品栽培後2007年收入1.5萬元,今年已突破3萬元。

  整合技術提升桃品質

  説起為提升肥城桃品質做的努力,高東升侃侃而談。

  傳統肥城桃的品種相對單一,後來引進的品種不斷豐富,有人懷疑是花粉直感現象引起了肥城桃品質的下降。為此,團隊採集了159種常見花粉,進行套袋人工授粉,發現肥城桃是嚴格的自花結實。於是,團隊把提升品質的研究重點放在了土壤、水分和光照研究上。多年來,桃農們長期施用氮肥,影響了桃的香氣。課題組試驗發現,施用含鈣量較高的有機肥,比如海藻肥和貝殼肥,有助於肥桃香氣的形成。而為了控制桃的水分含量,課題組把大棚裏的起壟覆膜技術略加改造,圍著桃樹,起壟20~30公分,覆蓋上塑膠薄膜,雨水就順著薄膜流到了溝裏,盡可能減少降水對桃甜度的影響。

  “你可別小看了這些技術,一些細微的改變就能帶來巨大的收益。”高東升告訴記者,多項技術的綜合應用,在佛桃的品質上得到了最好的驗證。今年,課題組培育的肥桃可溶性固形物(含糖量)最高的達到了23%,佛桃又變甜了。

  老桃農又尋回老味道

  高東升課題組綜合、整合的這些技術,通過肥城相關部門積極地向桃農推廣。

  桃源鎮北臺村的陰法坤,擁有600畝桃園。今年,老陰種的桃獲得了肥城市佛桃大賽一等獎,他的女兒陰麗雲則獲得了唯一的特等獎。老陰的桃園,已經把起壟覆膜、施用有機肥、高光照這些技術都用上了。“上個月,高東升教授來,勸我下決心疏理過密的枝條;前幾天,我給彭福田教授打電話,詢問治理桃樹流膠病的事情。”陰法坤説。

  如今,老陰家樹上結的桃根本不夠賣的。“來的都是精品店、超市等大戶,事先電話約好。真的是有多少賣多少。”陰麗雲還在網上建起了銷售平臺,桃子銷到了香港、深圳、內蒙古等地。問起老陰今年的收入,他沒説準數:“一畝地有25到30棵樹,一棵樹結200個桃子沒問題;通常8個桃一箱,賣50元;最好的桃6個一箱,同樣賣50元。”

  據高東升介紹,他們課題實施期是五年,一些提質增效的技術會繼續探討並推廣,讓肥城桃擁有更好的滋味。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