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跨境人民幣五年蓬勃發展 改革力促人民幣揚帆出海

  • 發佈時間:2014-10-20 20:03:21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北京10月20日電(記者吳雨、劉錚)中國人民銀行20日發佈消息稱,前三季度我國跨境人民幣結算金額已超過4.8萬億元,人民幣已成為我國第二大跨境支付貨幣。

  央行副行長胡曉煉在跨境人民幣業務五週年座談會上表示,得益於改革開放這個巨大的“風帆”,跨境人民幣業務蓬勃發展,人民幣國際化在較短時間內“巨輪”出海並保持了較好的“遠航”勢頭。

  人民幣跨境業務五年來蓬勃發展

  國務院2009年7月批准開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人民幣國際化征程自此啟動。

  “五年多來,人民幣跨境業務從無到有,從小到大,蓬勃發展,煥發出了旺盛的生命力和巨大的活力。”胡曉煉説。

  央行數據顯示,2009年跨境人民幣結算金額只有35.8億元,到今年前三季度已超過4.8萬億元,人民幣跨境收支佔全部本外幣跨境收支的比重已接近25%,貨物貿易進出口的人民幣結算比重則超過15%。

  5年來,人民銀行先後與26個境外央行或貨幣當局簽署雙邊本幣互換協議,總額度近2.9萬億元;先後在港澳臺地區、新加坡、倫敦、法蘭克福、首爾、巴黎、盧森堡等地建立了人民幣清算安排;除美元、歐元、日元、英鎊外,人民幣還與盧布、林吉特、澳大利亞元、紐西蘭元等實現了直接交易。一些央行已經或準備將人民幣納入其外匯儲備。

  為國際金融發展注入人民幣元素新活力

  隨著人民幣“走出去”規模不斷擴大,國際金融市場和金融中心對人民幣的興趣日益濃厚,開始將人民幣業務和産品視為自身市場發展和鞏固金融中心地位的新機遇。

  目前,在國際金融市場,不僅有人民幣存貸款傳統産品、人民幣外匯交易等,而且人民幣債券發行規模穩步增加。此外,人民幣計價及交易理財産品、存托憑證、保單、各類基金、期貨、人民幣衍生品等也逐步增多。

  “人民幣國際化促進了國際金融市場和國際金融中心的發展,也充分體現了我國改革開放互利互惠和合作共贏的特點。”胡曉煉指出,跨境人民幣業務快速發展和人民幣國際化向前發展的根本動力還是市場需求。

  她認為,在我國日益融入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中,企業規避風險、降低成本的迫切需要激發出了使用人民幣進行跨境貿易投資結算的強烈需求。同時,也需要金融機構提供更貼身、更能滿足企業需要的人民幣各項金融服務。

  改革助推人民幣國際化“遠航”

  人民幣國際化之所以在較短的時間內“巨輪”出海並保持了較好的“遠航”勢頭,從根本上看得益於改革開放這個巨大的“風帆”。

  胡曉煉認為,人民幣國際化是我國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的結果,也是深化改革開放的催化劑。這體現在五個方面:全面落實簡政放權,提升貿易投資便利化和效率;深入推進匯率、利率市場化改革,為人民幣跨境使用奠定市場基礎;加快促進國內金融市場的開放和發展,為跨境人民幣業務發展提供更大空間;積極推進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為跨境人民幣業務發展拓寬渠道;不斷改善和提高宏觀調控和金融監管能力,有效防範系統性風險。

  “在跨境人民幣業務的政策導向上,我們始終堅持服務實體經濟的根本目的。”胡曉煉表示,我國對外經濟金融交往不斷深化,將會派生出更大、更廣範圍的人民幣跨境使用的市場需求,將為人民幣國際化持續注入新的動力。可以預見,人民幣國際化將鼓起更大風帆,穩步遠航。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