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茶”裏的改革
- 發佈時間:2014-10-20 05:29:33 來源:重慶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羅成友
橫貫江津區嘉平、李市、蔡家等鎮的貓山上,有1.7萬多畝茶葉。在全面深化農村改革中,這“一杯茶”裏,卻發揮出了“市場在配置資源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地發揮了政府的作用。
市場對“硒”的追捧“波及”貓山這杯“茶”
市場在貓山這杯“茶”的資源配置中,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嘉平鎮天水村的龔世如,從20多歲開始就在貓山上種茶,一直種到60多歲,但都不知道自己種出來的茶還“富硒”。直到去年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通過調查,用詳實數據證明,這貓山上的土壤富含硒元素,貓山上的茶樹更是吸納硒元素最多的天然植物時,他才知曉自己手中原來揑著一塊“寶”。於是,今年,他一下子就投入300余萬元,把原來自家那作坊式的茶葉加工廠,改建成了半自動化生産線。
由於硒能夠讓人健康長壽,因而市場對“富硒”食品追捧的熱度日漸高漲。“這一市場需求,也‘波及’到了貓山上的這杯茶裏來了。”江津區農委主任羅邦林説。
江津城裏原本不種茶的吳成俊,在盯準貓山上的“硒”後,于去年初到山上,把原來的天水茶廠、梁家山茶廠等7家小茶廠收購過來,形成了萬畝茶山生産基地,組建起重慶市歐爾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然後又投入近千萬元,建起了兩條現代化的茶葉加工生産線。
李市鎮龍呤村的張茂林,也是一位“老茶農”,原辦有一家作坊式的茶葉初加工廠。“市場的需求逼迫我們轉變經營機制,重新配置資源。”他説,原有的小作坊式生産,已不適應了。因而,今年上半年,他與另外3家作坊式的茶葉加工廠聯合起來,組建起股份制的暢途農業開發有限公司,集中資金、種植基地等資源,參與到市場競爭中來。
(下轉2版)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