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發現海鮮的秘密

  • 發佈時間:2014-10-20 01:30:54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本報通訊員 于 萍本報記者 王延斌

  “什麼時候吃海參也能像速食麵那樣,打開就能吃就好了。”十年前,唐傳勤有了這個大膽的想法。山東省科學院生物所研究員劉昌衡用一雙神奇的科研“魔術手”,將這位好當家集團董事長的靈光想法變成了現實——在攻克了水産品轉化為常溫儲存、即開即食産品的技術難關後,他們研製出一種全新的“即食鮮海參”。該産品一經推出便大受市場歡迎,很快成為好當家集團的招牌産品。

  好當家有需求,山科院有人才、有成果,結合在一起轉化成為第一生産力。從“中國第一條即食海參”面世至今,山科院生物所循著好當家的需求,不斷刷新著好當家的研發記錄。中國的海參市場也以“即食海參”的出現為跳板,從50億躥升到500多億的大市場,直至成為我國産值最高的養殖單品。

  與山科院生物所的聯手,好當家找到了一條海鮮産品“快餐化”的道路。十年之後,當好當家成為國內規模最大、産量最高、技術最先進的海參企業之一後,他們更願意將院企合作視為民企崛起的推手。

  企業家的遺憾

  一條鮮活海參體內含有多種水解酶,這使得海參很難離水長途運輸。商品海參一般是由鮮海參加工而成的幹參;商品參也有以幹參經水浸泡、軟化、脫鹽、漂去各種異物直至充分膨脹的“水發參”銷售。海參的可食部分雖然為100%,但在幹參加工過程中,除去了內臟,經蒸煮、浸泡等過程,部分營養也被破壞流失,也成了食參族們的一大遺憾。

  企業家唐傳勤的遺憾也是生物所的關注點。2000年,當國內科研院所還處於科研中心論與産業中心論的紛爭中無法自拔時,山科院生物所早早行動起來:一線科研人員深入企業積極探索科研院所與企業合作的新模式,了解企業家的想法、市場的需求,根據市場需求不斷開展課題研究。

  這便是“山東省科學院好當家集團聯合實驗室”成立的背景。實驗室的職能是充分利用好當家的資金和市場優勢,發揮省科學院的人才資源,圍繞著好當家的技術需求,從事研究和産品開發工作。

  聯姻十年,在楊合同眼中,生物所與好當家的合作可以描述為“互為平臺”的關係,“即生物所是企業的研發平臺,而企業則是生物所的成果中試及轉化平臺,通過這種模式,生物所獲得了穩定的橫向研發經費支援,而企業也有了穩定的技術支撐和成果來源。在與好當家産學研合作的實際運作中,一般以企業為研究開發主體,産學研合作的組織和目標緊密圍繞企業需求而展開,但並不忽視相關的基礎性、先導性、公益性研究和戰略儲備技術開發,這類研究一般由我們科研機構承擔。”

  “採用漸進式溫和殺菌技術最大程度地保留了海參的營養成分,並且祛除了海參令人不快的腥味,食用起來鮮嫩可口,外觀與活海參基本相同,開袋即食,免去了以往食用海參時繁瑣的發制和烹飪過程,使消費者一年四季隨時隨地都能吃到味道鮮美的新鮮海參。”這是劉昌衡及其團隊給出的解決方案,也是即食海參從概念變為現實的關鍵所在。也正是因為這項技術的成功,劉昌衡常常被人戲稱為“即食海參之父”。

  2005年12月30日,雙方的研究成果迎來了大考——山東省科技廳在山東省科學院舉行了“海參深加工技術研究”課題的專家鑒定會,“國內首創,整體研究達到了國內領先水準”的結論也讓該成果獲得國家發明專利、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和山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即食鮮海參是海參製品加工史上的一次變革。”在唐傳勤看來,“中國第一條即食海參”引爆了整個海洋食品加工業,一個龐大的市場一夜間被這一突破性的創新成果引燃。

  海鮮的秘密

  一顆小小的海參,裏面含有皂甙、多糖、膠原蛋白、腦苷脂、神經節苷脂、牛磺酸、磷脂、硒、視黃醇等上百種乃至上千種營養元素和活性物質,每一種活性物質有什麼功效,起到什麼醫療保健價值科研人員並不全知,研發之初,只能逐一嘗試。”

  這些需要進行上百次、乃至上千次反覆實驗,從提取、分離、純化、結構解析、再到利用動物反覆實驗,有時一個月下來,也沒有得到想要的結果。進行這樣的試驗成本極高,不僅要浪費很多海參原料,而且研究經費也高達上千萬。

  探索海産品中的秘密,十年中,雙方共建了多個研發平臺, 包括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國家海參研發分中心(威海)、山東省海珍品精深加工重點實驗室、山東省海洋功能食品加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多個科研研發平臺;聯合全國26家從事海參研究、加工的大學、科研院所、企業成立了“海參産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現在已成為科技部試點聯盟;先後承擔了國家、省級課題20余項;成功轉化的技術及産品30余項,其中好當家牌冷凍調理水産品獲中國名牌産品稱號,即食海參、即食鮑魚、軟烤大蝦等産品獲山東名牌産品稱號;成果獲得了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山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三等獎1項。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産學研是各自具有不同優勢的利益主體,産學研合作被認為是自主選擇的結果,但十年間,雙方對合作有了更多感悟。

  楊合同認為,與好當家合作過程中,當産學研合作投入或風險巨大時,政府對産學研合作給予一定的支援、鼓勵和引導以補償創新的風險就十分必要。”我們與好當家集團簽署了一系列協議作為制度保證,安排到具體的研究室來實施,雙方定期溝通,不斷完善有關條款,有效地推進了合作進展。例如原始創新性的工作通過與企業聯合申報科技計劃等形式進行支援,關鍵技術的研發以我們研究所為主體,而企業作為實施應用單位;還建立了聯合實驗室,企業投入固定的運作費用,科研院所投入一定的人員費用。”

  十年前,雙方以“中國第一條即食海參”研發作為突破點,將十幾種産品做起來,然後在廣度和深度上鋪開。到今天雙方開展的全方位、深層次的高技術研發計劃,山科院生物所與好當家的合作正邁向一個新的臺階。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