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消費電子新增長點 業者押寶可穿戴産品
- 發佈時間:2014-10-19 11:09:40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北京10月19日電(記者華曄迪)經歷智慧手機和平板電腦的快速增長期之後,什麼將成為消費電子業新的增長點?記者走訪此間匯集數千家海內外廠商的環球資源移動電子産品展發現,眼下消費電子業內對新的熱點判斷不一。儘管新的增長點仍不甚明朗,但一批從業者已經將寶押在可穿戴設備上。
“對於從業者來説,行業正在進入一種相對迷茫和混沌期。”恒迪數字技術公司數位事業部總經理翦徵感嘆,在經歷智慧手機和平板的快速增長期後,業內看不清接下來的熱點方向,“仿佛是可穿戴設備,又仿佛是大屏智慧手機……”
為數不少的從業者用實際行動押寶可穿戴設備。記者在展會至少看到幾十家廠商推出包括智慧手錶、手環在內的可穿戴産品,這些廠商主要可歸為兩類,一是尋求新的硬體機會的創業者,另一類是尋找新的潛力方向的消費電子廠商。
對於這個2010年即有人提出、2012年開始有大批國內廠商涉足的領域,行業諮詢機構紛紛給予積極評價。第三方研究機構發佈的一份報告稱,中國對於可穿戴智慧手錶需求2020年將達4800萬台;而環球資源的預測稱,全球可穿戴設備市場規模預計在2018年達80億美元。
從業者卻沒有那麼樂觀,記者注意到,對於這個領域的未來,從業者多數心有忐忑。翦徵所在的恒迪數字技術公司兩年前開始涉足智慧手錶:“很多進入這個領域從業者的心理是,如果它成為下一個消費熱點,不至於落後於對手,但這種進入通常是十分謹慎的。”
記者在展會上對比各家廠商的産品發現,可穿戴産品當前普遍停留在提供報時、通話、計步、血壓、心率檢測等功能上,“扎堆多、突破少”,産品同質化現象嚴重,缺少“殺手級”應用;同時,廠商通常無力整合産業鏈和服務鏈,對於基於數據為消費者提供健康服務等基本沒有涉及。
“現有可穿戴産品的設計思維仍是以推銷科技給消費者的方式進行,並非來自消費者本身的訴求,這很容易讓産品陷入‘叫好不叫座’的尷尬境地。”在ARM中國區移動市場經理王駿超看來,每個消費者需要的功能不盡相同,如何設計一個産品同時迎合不同需求,是最大挑戰。
搭建生産和需求之間的有效溝通渠道頗為緊迫。一些業內人士認為,不僅是産品設計,推動可穿戴設備普及的重要力量還在於産品所能提供的服務。
“服務的構建將來自於雲平臺。”在深圳億控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馬攀看來,完整的生態系統是“雲服務平臺+各種穿戴式設備+用戶”打造形成的,基於通用數據平臺上、通過設備的自主學習和智慧化演算法優化的差異化服務“網路”。
王駿超認為,目前可穿戴産品處於百花齊放階段,廠商應基於産品完善各自雲端服務平臺。未來或許會出現一兩家足夠強大的數據平臺公司,對各種不同雲端服務平台資源進行整合,構建一個完整的服務內容資源池,以支撐各種硬體工作,“只有這樣可穿戴産品才會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