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吉林松原:用民生工程串起幸福“項鍊”

  • 發佈時間:2014-10-19 10:48:36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長春10月19日電(記者王存理、段續、吳昊)一段時間以來,吉林省松原城區就像一個大工地:千里流綠的松花江段在整堤、植綠、建園、修橋,城區的主幹道排隊“開膛”,住宅區的小巷在整修、鋪油、蓋磚,大片的棚戶區被拆除,老舊居民樓全部加覆苯板。停水、停電,灰塵四起,堵車、搬家、換水電錶,在網上甚至出現了“勞民傷財”等議論。

  一年後,隨著工程陸續完工,人們開始享受這背後的幸福:路順了,綠多了,水凈了,房暖了。搬離棚戶區,住進暖房子,喝上放心水,改造排水管,托起棄管樓……松原市用一系列檔次高、覆蓋全、不花哨的民生實事讓群眾滿意度“直線提升”。

  最煩心、最迫切、最細微 “小事”彰顯“民生本色”

  “和新小區比不差啥!”松原市民呂雲達説。就在前幾年,和呂雲達一樣的42個社區、4萬多群眾還居住在“破爛”的老舊小區,設施陳舊、無人管理。如今,政府出面組織居民自我管理、引進物業管理、讓承建單位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等,“托起棄管樓”民生工程給近兩百棟“破樓”上了“低保”。

  這是松原市抓民生工作的一個縮影,從群眾最煩心、需求最迫切的事情做起。市委書記高福平告訴記者,這些看起來不起眼、做起來不順手的“民生小事”,直接影響到城鎮居民的生活品質和幸福感,必須加以解決。

  劉成一直在外租房度日,“自己的‘窩’供水設施老化,吃水沒保證,有家沒法住。”為解決該問題,松原市投資近一億元,在2014年新建9座綜合型二次供水站,徹底解決城區一萬多戶居民的吃水問題。現在的劉成搬回了家,裝修洗手間、購置洗衣機熱水器,“傍著松花江過著缺水日成歷史啦!”

  和一些城市對主要幹道精心修築不同,松原的重點城建項目大都“看不見”。大規模的地下管網如“蛟龍入地”讓雨污分流,迴圈利用、解決內澇讓群眾出行更方便。投入巨大財力著力暢通連著千家萬戶的背街巷路,在去年改造51條巷路基礎上,今年計劃改造31條,目前工程已近尾聲。“以前每年夏天,在單位得常備雨靴,以防回家路上內澇。”松原市民周會光説,現在再也不會擔心了。

  松原是吉林9個市州中最年輕的城市,城市快速擴容和人口大量聚集,也“老”得很快:城區堵車,居民樓無物管,亂搭亂建嚴重,治安隱患叢生,以樓為單元的二次供水,水質不好,還常常停供,背街小巷坑坑洼洼,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腳泥。

  “抓民生就是抓發展。”高福平説,城市要發展,居民要幸福,必須讓城市血脈暢通,讓百姓方便。松原的民生項目集中解決地下管網暢通和百姓身邊難事,地下管網升級、路橋聯通、江景美化,今年又擴展至就業和社會保障、醫療及救助、養老、環境綜合改造等。項目全部來自人民來訪和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反映。

  市場運作解決資金難題 統籌資源盤活民生資産

  2013年,松原91個民生項目全部完成、投資25.9億元,佔全市新增財力83%,今年又確定66個民生項目。

  民生工程“投入大回報小”,資金從何而來?松原的答案是:合理統籌社會資源、利用市場手段、吸引社會主體參與,在政府帶動下拓展融資渠道,謀求可持續發展。

  “只需手機一鍵撥通,説明要求,不一會兒就會有人到府服務。”家住松原市寧江區文化街的李國敏老人説。松原將居家養老服務作為民生工程,寧江區確定300名失能老人為服務對象,財政投入442萬元,民政局公開招標購買社會服務,按每小時17元的標準,依照困難程度提供每人每月30、20、10小時的養老服務。

  對低保困難家庭給予托底、財政投入資金購買社會服務、産業化發展構建可持續閉環……層層相扣的養老産業發展模式逐步建立。在養老資訊錄入基礎上,聯通松原分公司、松原市心連心助老産業服務中心合作開發居家養老資訊服務平臺,項目總投資3億元。“平臺將在公益助老之餘納入家政、餐飲等服務企業,用電子商務做大養老産業。”松原市民政局局長馬建華説。

  松原制定了“美麗家園”行動計劃,包括城鄉綠化、城鎮安居的127個項目總投資203.3億元。2014年計劃投資72.1億元,截至8月末完成投資58.5億元。堅持用“小財政”辦“大民生”,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在資金籌措中的重要作用,在諸如保障房建設、棚戶區改造等工程融資中採取招商引資、開發企業墊付、土地捆綁等模式,松原的民生工程資金難題得到有效破解。

  民生工程拓寬繁榮之路 城市發展品質“大拉升”

  “民生建設必須‘軟硬結合’。”高福平説。如何“內外兼備”?松原市一方面著力突破束縛百姓生活的基礎設施掣肘,另一方面城鄉並進的精神文明建設給松原群眾帶來潛移默化的“滋潤”,將文化建設之“芯”注入民生硬體改善之“殼”,扭秧歌、排節目……在松原市一些村屯新建的文化小廣場上,紅火場面隨處可見,“天天熱鬧、天天樂呵。”扶余市弓棚子社區主任范硯彬説。

  松原已完成廣場建設近300個,3年之內實現行政村全覆蓋,文化活動有了“陣地”,村民自創文藝節目多次獲獎。

  農村文化活動熱火朝天,城市文化建設“潤物無聲”。松原市民張宏志説,這半年看到的公益廣告和道德模範評選越來越多。這正是松原大力開展的“德潤松原”活動特徵:用道德宣傳讓市民耳濡目染。“別看事不大,但如今松原坐公交排隊、讓座明顯多了,這不就是成就嗎!”

  以民生工程為突破口,天藍水清、幸福指數提升的松原在資源型城市轉型道路上逐漸衝破藩籬,日新月異的城市面貌和“面子”“裏子”兼備的民生項目提升了城市吸引力,為松原産業發展夯實“地基”。“改善民生的基礎設施建設、社會事業發展與拉動投資、促進增長結合,形成良性迴圈。”松原市市長李相國説。

  用增量實現優化産業結構,把民生當做吸引投資品牌,一個圍繞群眾滿意、企業盈利、産業轉型的發展閉環逐步構建。

  松原市經濟技術合作局負責人表示,今年上半年,松原市共簽約投資3000萬元以上重點招商項目36個,總投資179.4億元。簽約項目投資領域涉及面更寬廣,民生工程為松原帶來的美譽度“功不可沒”。産業豐厚度提升,改變了松原“一油獨大”的局面。而産業優化後增加的財政收入,也能反哺到民生工程中,形成良性迴圈。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