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對方法就能事半功倍
- 發佈時間:2014-10-16 08:31:31 來源:農民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栗鐵申
我國是肥料生産與消費大國,也是肥料創新與發展的大國。近年來,中國的肥料市場基本上是由國內自主調控,不存在種子、農藥行業遇到的跨國集團對我國市場的衝擊和影響,其根本原因是新型肥料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國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新型肥料已經成為國內市場最為活躍的看點、亮點和賣點,形成了獨具中國特色的新興肥料産業。
1測土配方施肥帶動肥料科技創新高潮
新型肥料是在傳統肥料基礎上的改進完善和創新突破,是肥料行業科技進步的集中體現。自農業部2004年在全國啟動測土配方施肥行動10年來,我國的新型肥料大量涌現,成為農資行業創新發展最為活躍的一族。新型肥料大量出現的核心內容是肥料科技的創新,其中包括:原材料的創新(比如大、中、微量元素的組配;有機與無機的結合;功能性成分與助劑的添加等)、工藝技術創新(譬如高塔造粒、化學合成、發酵製備等)、産品設計創新(譬如採用不同材料分層包被的緩控釋肥、適應渠道灌溉的衝施肥、全溶速溶的滴灌肥、還有兼具防蟲抗病的藥肥等),最關鍵的是我國大規模推行的測土配方施肥極大地促進了人們的思想和理念的創新。
市場需求是新型肥料快速發展的動力源泉。近年來,我國傳統的大宗化肥産能過剩,尤其在測土配方施肥缺啥補啥、需求多樣化的今天,養分單一、配比固定、批量化生産,致使大化肥企業的批量化生産與農民用戶的個性化需求成了一對矛盾,過去暢通無阻的物流渠道出現了梗阻,成了大宗化肥的軟筋和弱勢;依方配肥、二次加工,將過去直接進入農田的大宗肥料變成了原料用肥,便成為肥料行業發展的趨勢。去年農業部發佈了大區配方,某種程度上兼顧了大企業的肥料品質與農業生産的技術需求,供求矛盾有所緩解。即使如此,附加了多種功能的新型肥料,由於針對性強,仍然是深受農民用戶歡迎的銷售熱點。
2新型肥料推廣要注重方式方法
推廣新型肥料要注重宣傳綜合效益,不能以肥料價格為評判標準。新型肥料多因工藝複雜、科技含量高、開發生産的成本投入也相對較高,致使肥料價格也自然高於傳統肥料,成為農民自發接受和推廣應用的不利因素。前些年,緩控釋肥因其價格高,被農民稱之為“貴族肥料”,是用不起的肥料,不予接受,阻力很大。對此,全國農技中心在推廣策略上注重於宣傳“肥料價格高,用後效益更高”和“高投入,高産出”的理念,並幫助農民算了兩筆帳:一是一次施肥,全程有效,省工、省力、省心、省成本;二是肥效緩慢釋放,提高了肥料利用率,等於節省了肥料,減少了浪費。尤其在東北習慣於“一炮轟”施肥的地區,增産增收效果十分明顯,算總賬比用其他肥料更划算。全國農技中心每年組織一次全國現場交流會,經過三四年的努力,緩控釋肥逐漸被農民接受,成了深受歡迎的平民肥料。
高價肥要首先用於高效作物上。緩控釋肥、水溶肥和水肥一體化的推廣初期,都是走了這條路子。大棚蔬菜、果樹園藝等因其收入高,效益好,農民舍得投入,不怕肥料價格高,只求肥料品質好。多年來的實踐證明,把高效作物作為大面積推廣應用之前的初始示範基地,這是新型肥料進入推廣領域的必經之地,也是組織推廣應用的最佳切入點。
新型肥料的推廣也要從最適宜的地區起步。為了充分體現新型肥料的功能優勢,水溶肥要儘量與水肥一體化技術結合;緩控釋肥要儘量應用於高稈作物和不便於追肥作物的主産區;具有松土、保水、耐寒功能的肥料應首選乾旱、半乾旱和水澆條件不足的地區。因此,選對區域是推廣成功的一半。
要儘量與目前大面積、大規模推廣實施的重大項目結合。譬如與測土配方施肥項目結合,與糧食高産創建結合,與高標準農田和標準園建設結合,與東北節水增糧工程等項目結合,融入國家重大項目就等於進入了推廣應用的高速路。
要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作為示範用戶、推廣骨幹和服務重點。種田大戶、家庭農場和農民種植業合作社的共同特點是,生産規模較大、有文化有經驗,懂技術會管理,主動接受新科技,在當地有較強的影響帶動力,能起到良好的示範推廣作用,所以應是新型肥料投放和服務的重點。
3對新型肥料試驗示範不能簡單化
正確理解和認識試驗、示範、推廣的“三步曲”。這是一個不應成為問題的問題,日常遇到的現實提醒我們,仍有必要引起重視。我在工作中接觸到的一些肥料企業,大多對新型肥料進入推廣領域需要的三部曲在理解和認識上還有很大的偏差。尤其是與其討論安排試驗時,遇到不少回絕,説是不需要了,已經搞過試驗,有了結果。但當詳細追問在哪些地區、哪些作物上、由誰搞的試驗時問題就出來了,一是有的把推廣工作簡單化、程式化,試驗作物單一,以為在玉米上搞了試驗,就可以在小麥等其他作物上推廣;二是試驗地點不具代表性,以為在一個縣搞了試驗就可以在全省甚至全國推廣,並且有的不設小區重復,對照也沒有可比性;三是承試單位不具備資格,要麼是村組或農戶,要麼是企業試驗方案不專業,試驗報告不規範,甚至有的試驗結果報告連個公章都沒有,根本就不能作為示範和推廣的科技依據。應用性試驗是步入推廣的第一步,有了不同作物的試驗還要有不同品種的試驗,即使是同一作物的同一品種還需要不同産量指標、不同土質條件、不同區域類型和不同施肥方法等的試驗,推廣中遇到了問題還要試驗,所以説試驗不是一蹴而就,它要伴隨推廣行為的全過程。應用性示範是在規範試驗的基礎上對成熟技術的展示,同時也是對配套技術的驗證和完善。猶如工業上的中試階段,成功之後才能進入推廣。所以説試驗、示範、推廣既要講求先後順序,又是一個前後相互依照、有機結合的統一體。應科學認識,正確理解,規範實施。
肥料使用效果的評價有待規範。多年來,我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做得有聲有色,成為科技興農的主力軍。然而,與推廣工作配套的推廣成效評價體系尚未完全建立和得到普遍應用,致使肥料和技術的應用效果缺乏統一規範的評價標準和管理辦法,成為新技術、新成果、新産品推廣的薄弱環節。尤其是一些成果開發單位,在對外宣傳上往往喜歡翻一些極端數據,以點代全,其結果適得其反,降低了誠信,影響了推廣。
企業應擔當物化技術推廣的主體角色。農業技術推廣法明確了我國農業技術推廣的一主多元模式。隨著社會的進步和形勢的發展變化,國家農業技術推廣服務體系的主導作用必將進一步加強。然而更多從事一線實用農業技術推廣服務行為的主體角色應是企業,尤其是物化技術的推廣與服務。所以,企業在肥料與技術的推廣中應特別強化企業的社會責任意識,注重誠信建設,更多公益氛圍,淡化商業色彩,跟蹤售後效果,全心為農服務,這是新形勢下企業生存與發展必盡的義務。
(作者為原全國農技中心副主任、現任中國農藥應用與發展協會副會長)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