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9月18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社區走出行政化 服務送進百姓家

  • 發佈時間:2014-10-15 04:33:23  來源:甘肅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虛擬養老院一卡通開始辦理了,上午晨巡時間我馬上到張大爺家裏告知了他們,我問張大爺用不用我代辦,張大爺連聲説謝謝,自己去辦……”

  “今天早上在巡查過程中有居民反映,13號樓的多家小飯桌嚴重影響其正常生活,我告訴居民可以下午到社區反映一起討論。下午共有7位群眾前來社區,希望對小飯桌予以取締,我們向他們解釋了社區的工作許可權,並承諾將於2天內聯合執法隊和工商所,對該樓所有小飯桌進行檢查,對沒有健康證、營業執照等證件的會向上級部門反映。同時也會讓小飯桌不要影響群眾正常生活……”

  “今天入戶時,有居民反映入戶太頻繁,問的資訊也太多了,我耐心地向他們解釋,這是為了更好地為大家服務,要是哪家下水道堵了、空巢老人病了都可以找網格員反映,我們就是社區的大管家……”

  以上是蘭州市城關區鐵路西村街道和政東街社區民情日誌中記錄的內容。一句句充滿真心的話語,一件件為民貼心的小事,反映了為民服務的真心,體現了務實工作的決心,提振了態度轉變的信心。

  在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當中,蘭州市城關區將活動開展與深化改革緊密結合,立足以體制機制改革推動群眾工作紮實開展,將著力點放到基層這一聯繫服務群眾的一線陣地,研究探索出了街道社區行政分離改革這一“破冰之舉”,並在鐵路東村街道試點實施,有效解決了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問題,實現了“行政化社區”向“服務型社區”的全面轉型,為社區更好地服務發展、服務改革、服務群眾、服務黨員提供了堅實保障。

  深化改革為社區“鬆綁”

  城關區街道社區行政分離改革主要在行政管理區域面積較小、人口密度較大的城區街道實施,通過取消社區政務大廳,將社區各類行政事務全部收歸街道,在街道單獨設置街道社區行政事務受理大廳,實行“一口式接件、歸口式辦理”的工作模式。這一改變釋放了社區有聲服務力量,給群眾帶來了方便,也為社區松了綁、減了負。

  鐵路東村街道各社區對所承擔的100多項各類事務進行分類,歸納梳理出15項需上交街道的行政事務,由街道的社區行政事務受理大廳統一受理,受理大廳分為前臺受理和後臺辦理兩個工作平臺,兩個平臺相互呼應,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一口式接件”就是群眾所辦事務可以由任何一個前臺窗口受理,窗口工作人員對能夠現場辦理的立即辦理,不能現場辦理的,告知群眾辦結時限,轉交後臺限時辦理。新設立的街道社區行政事務受理大廳將原來的6個專項業務窗口整合為2個綜合業務窗口,對窗口服務人員進行全方位、系統化培訓,著力培養全能型服務人員,熟知各類行政事務的整套辦理程式,做到“群眾有問必答、業務受理清楚、分類歸口清晰”。“歸口式辦理”則屬於後臺業務部門的工作範疇,各科室是各項具體事務的辦理者,有力支撐著前臺的正常運轉,做好群眾與相關部門的接洽工作,扮演好中間人的角色。街道社區行政事務受理大廳的設立主要有三個優點:一是為社區“鬆綁”。解除了社區行政事務繁雜的束縛,為社區聯繫服務群眾、真正走入群眾提供了空間,節省出時間,將基層組織的作用落到實處;二是為群眾“省時”。老百姓辦事從“多門”走向“一門”,群眾可以少跑一趟路、少跨一個門檻、少走一道程式、省出一些時間;三是促專幹“提效”。原有的專幹既可以在後臺踏踏實實為群眾辦事,也能夠在所轄網格內兼顧其他工作,增強了工作的靈活性,提升了用工的時效性。

  隨著行政事務移交街道,各社區雖不再承擔多項具體行政業務的辦理任務,但辦事渠道卻更加多樣靈活。每個社區固定安排2名工作人員,一方面對前來辦事的居民熱情接待,將辦事材料收集齊全後,轉交街道社區行政事務受理大廳進行辦理。另一方面為居民提供開具證明、政策諮詢等服務,做好為民服務工作。在此基礎上,各社區廣泛推行為民服務代理制,按照“職責範圍內的立即辦,涉及上級部門的協助辦,協調解決的主動辦,群眾有難的到府辦”的原則,向居民群眾提供各類諮詢服務,幫助解決生産、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尤其針對老、弱、病、殘等特殊群體,各社區網格員進行定期到府走訪,提供全程式代辦服務,真正把服務送到了居民家中,把溫暖傳遞到了居民心裏,將為民服務體現在行動上。社區為民代理服務項目由社區“兩委會”根據實際確定,向社會公開代理項目和辦事程式,接受社會和群眾監督。

  理清職能促社區“轉型”

  社區行政職能移交街道並不意味著社區工作任務有所減輕,而是將工作重心轉移到了服務群眾上面。城關區加快完善社區職能,不斷創新工作方法,最大限度地支援社區建設發展,最大限度地激發社區工作活力,促進社區加快轉型,切實推動社區各項事業全面發展。

  定職能,找準社區工作定位。隨著街道社區行政職能分離在鐵路東村街道的試點推行,城關區委結合社區發展趨勢和居民服務需求,進一步明確以“135”為重點內容的社區工作職能。“1”是一項管理職能,即社區網格化管理。深化推進文明城市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創建、大氣污染防治、平安蘭州建設、城市管理、物業管理等六項重點任務。“3”即社區黨的建設、社區文化建設、社區共駐共建三項建設任務;“5”即社區便民服務、社區就業服務、社區衛生服務、社區特殊群體服務、社區志願服務五項服務內容。“135”工作職能以服務群眾為基本定位,著力推動新形勢走訪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打造功能全、服務優、環境好的宜居社區。

  定任務,推動社區為民辦事。社區是聯繫服務群眾最緊密的單位,對群眾的訴求和自身工作的不足最清楚、最了解。城關區將“查擺問題、列出清單、整改落實、檢查督導”這一做法運用到社區工作當中。各社區每年年初針對服務群眾薄弱環節,拿出具體的解決措施和量化的工作目標,列出一份詳細的為民興辦實事清單,作為黨建工作重點在年內予以落實。為了有力支援社區為民興辦實事的推進,切實減輕工作束縛,城關區委明確兩點要求,一是各街道、各部門全力做好後勤保障工作,最大限度地提供人力物力財力的支援,二是除區委區政府統一安排之外,各部門不得向社區隨意攤派任務,進一步為社區集中精力開展為民服務工作創造了良好條件。

  “135”工作職能的確定和為民興辦實事舉措的實施,進一步推動了“行政化”社區向“服務型”社區的職能轉變,讓改制後的社區找準了工作定位,明確了工作方向和工作目標。

  完善機制 促服務實效

  為了充分發揮社區聯繫服務群眾的作用,變“坐等式服務”為“到府式服務”,把“群眾找我”轉化為“我找群眾”,切實解決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問題。城關區把注意力集中到與群眾接觸最多的網格員身上,把著力點放在社區工作考評上,探索建立科學有效的社區工作機制。

  下網格,轉變工作模式。社區政務大廳撤銷後,所有專幹全部下沉到網格擔任網格員一職,推行實施網格員“三訪五定一對接”工作法,將工作分解成塊、責任到人。“三訪”即服務對象隨時訪、網格居民定期訪、特殊家庭對口訪,形成了聯繫群眾的長效機制;“五定”即定量走訪、定期彙報、定期點評、定期檢查、定期考核,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網格工作運轉機制;“一對接”即網格員將走訪了解到的社情民意,及時與社區相應專幹或責任領導進行對接反饋,由專幹或責任領導及時予以處理,做到歸口管理、服務專業。與此同時,社區將計生、民政、社保、醫保、人口資訊等數據統計工作分解到各網格員,由網格員定期了解相關情況。而下沉網格後的專幹在擔任網格員的同時,繼續負責各自專項工作,定期收集匯總各網格員統計的數據,提升了資訊工作的科學化水準。

  抓考評,強化群眾評議。服務群眾好不好、惠民舉措實不實,只有群眾最清楚。城關區一改以往單純看材料、聽彙報的考核方式,推行社區工作考核“五五”劃分制,常規考核分值佔50%,群眾走訪分值佔50%。在具體考核當中,考核組根據各項工作惠及的群眾範圍和社區民情日誌,隨機選取10戶左右群眾,採取到府詢問的方式,深入到居民當中了解工作落實情況,真正做到了群眾工作由群眾評價,讓考核更加民主、更加科學、更具真實性。城關區委組織部作為考核的責任主體之一,將考核結果與幹部選拔任用掛鉤,作為基層幹部選拔任用的首要依據。

  街道社區行政分離改革是城關區教育實踐活動的一項重要成果,是深入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的具體體現。下一步,城關區委將進一步完善服務功能、健全工作機制、創新工作舉措,並在全區符合條件的街道廣泛推廣實施,讓改革推動發展、讓服務凝聚民心,加快構建新形勢走訪基層服務型黨組織,不斷促進全區社會管理服務水準整體提升,全面築牢黨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