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4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從央企辭職深耕電力維修市場

  • 發佈時間:2014-10-15 03:52:40  來源:廈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盛發電力科技(廈門)有限公司董事長馬明軍。

  盛發電力研究團隊正在測試研發新品。

  文/本報記者 林露虹

  圖/本報記者 黃曉珍

  我覺得自己就像公司的天使投資人,把握公司這條船整體航向的同時,熟知公司的研發、市場、管理等情況,了解公司員工的想法,並進行資源上的整合,在這樣的氛圍下,帶動員工一起朝著同個目標努力,和公司一起成長,讓每個人實現自己的價值。

  人物名片

  馬明軍,37歲,中共黨員,廈門大學企業管理碩士,盛發電力科技(廈門)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

  企業名片

  盛發電力科技(廈門)有限公司,成立於2010年,從事智慧電網輸配電設備研發及生産、銷售、服務為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公司的産品定位於10千伏及以下的自動化智慧産品領域,主要包括配網自動化和配電臺區智慧化兩方面。公司已獲得多項國家發明專利及軟體著作權,在國家電網公司十余個省市地區建立了示範工程。

  創業之初,公司創始人馬明軍用其僅有的五十萬元投資到電力檢修行業,與國企檢修大軍搶佔市場,憑藉著出色的市場開拓能力和企業管理能力,通過短短三四年時間,企業營業收入從最初的80多萬元,到2013年已經達到2200多萬元,榮獲2013年中小企業A級評信、2014-2015廈門市成長型中小微企業、2012-2013重合同守信用單位、2014年度誠信單位,獲得ISO9001品質管理體系認證及國家高新技術認定。

  馬明軍一齣生就跟電有關:父母都是電力系統的員工,從小讀的是電力子弟學校。很自然地,他大學時報考了電氣自動化專業,畢業後進入大型電力央企工作。這樣的路徑穩妥、平順,以致于在馬明軍提出離開體制出去創業的時候,遭到了家人的反對。為什麼離開體制?“可能是性格決定命運吧。”説這句話的時候馬明軍面露堅定,他形容自己是個“眼裏容不得沙子的人”,戴著鐐銬跳舞對他而言著實有些困難。馬明軍按捺不住對商業的嚮往,他為自己設了個時間線,“40歲之前下海實現自我價值。”

  現在的馬明軍,幾乎每兩天就飛一個城市。他享受這種在路上的感覺,用他的話説,他的創業,也是“在路上”。

  目標堅定

  從央企辭職,聚焦檢修市場化

  2010年,已是央企中層幹部的馬明軍正式離職創業,他的目標很明確——以電為業。這個定位看似再自然不過,而實際上,馬明軍有更為細緻的考量。“2002年,國家開始進行電力體制改革,在發電環節引入競爭機制,提出要實現‘廠網分開’、運檢分離,我們瞄準的是檢修市場化這塊。”當市場的閘門被打開,民營的力量便開始萌動,從那時候開始,馬明軍開始接觸檢修市場化,併為此積累了一定的經驗。

  從2012年開始,國家電網投資的重點轉向了智慧化配網建設與改造。根據國網計劃,要2020年前基本完成。智慧化配網建設與改造的數量基數龐大,其中全國的10千伏分支線路就總計有300萬到400萬條,配電臺區大約500萬-600萬個,開閉所數以百萬計。馬明軍敏銳地捕捉到這一商機,“這一領域的技術進步空間大,産品需求的市場也非常廣闊。”

  審時度勢

  以智慧化技術打入市場空隙

  馬明軍選擇智慧化技術,作為撬動10千伏市場的杠桿,這也是響應國家趨勢的體現。在這點上,他擅長跳出來以宏觀的視角看問題。“我們要做的是智慧電網設備先進製造商。”馬明軍解釋説,助力線路檢修,是盛發生産的設備的主要功能。“過去一個地方電路出故障了,維修人員往往要花上一定的時間進行尋找,而我們的設備將利用物聯網和微電子技術,幫助維修人員率先採集到故障,故障原因將第一時間通過雲端傳送到維修人員的手機和電腦上,實現自動報警。”他説,這套設備將減少斷電時間,降低相關損失。

  以專業化切入細分領域的市場空隙,使盛發很快打開了市場。目前,盛發的産品已在河南、福建多個地方安裝運作。其中在河南漯河局的試點工程得到客戶高度認可。

  乘勝追擊

  在環保領域取得初步成功

  去年,馬明軍涉足電力環保領域。這一次,依然是跟電密切相關。多年來,污染問題與電廠如影隨形,破解電力的環保問題亟待新思路。

  以更多樣化的手段控制和治理污染,實現電廠的廢水近零排放是盛發的又一目標。馬明軍介紹説,盛發與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合作,根據國內火電廠環保治理規範及脫硫廢水水質情況,引進具有産業化前景的零排放綜合解決方案,這套方案將使電廠排放的廢水迴圈使用,最終實現零排放。目前,中試已結算,進入工程運用階段,年底將開工。

  “技術上為客戶解決問題,經濟上為客戶降低成本,這是盛發産品最主要的優勢。”馬明軍在總結企業産品優勢時如是説。

  印象

  “空中飛人”

  工作中有生活

  接受採訪的時候,馬明軍看上去很疲憊。原來,他剛剛從上海坐早班機回廈,趕著接受本報的採訪,第二天他又將前往西安,盛發的業務遍佈全國各地,馬明軍和同事們成了“空中飛人”。

  “你看我的微信朋友圈,幾乎每天都是不同的地方。”馬明軍習慣每到一個地方就發朋友圈定位,在一大串城市名單裏,廈門成了低頻詞。

  工作雖繁忙,但馬明軍對這樣的狀態很滿意。“我這是工作中有生活,生活中有工作。”他略帶調侃地説道。工作十多年來,馬明軍習慣了這樣的節奏。馬明軍説這是“拿時間換空間”,“我就想著在最短的時間裏來完成一件事情,趁熱打鐵,這樣未來的發展空間才會大。”

  偶爾,馬明軍也會覺得累。“創業是條不歸路,做民企很難。”不過,當記者問他“如果重新選擇,是否還會選擇創業”,馬明軍的答案是肯定的,“如果從頭再來,我會爭取少走些彎路”。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