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小站稻闖關東 香飄黑土地

  • 發佈時間:2014-10-14 08:33:37  來源:天津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天津小站的稻農尋找條件優越種植基地的想法,與“水稻之鄉”黑龍江省五常當地農民提質增收的願望一拍即合。昔日種植小站稻的農民開始闖關東,把種田的“好把式”帶到了五常。

  一條新路讓兩地稻農都嘗到甜頭。昔日每公斤不到4塊錢的“大路貨”,變成了今天市場價每公斤40多元的“高精尖”。

  金秋10月進入秋收季節,黑龍江省五常市遠距天津1200多公里,記者走進黑土地上的萬畝稻田裏,此時,風吹稻田,稻花飄香,金黃色的稻穗壓彎了腰,津南區小站鎮的稻農們,在田間地頭上,揮起鐮刀與當地農民一起收割,共同分享著豐收的喜悅。

  小站稻曾是天津叫得響的名片,但是由於氣候水土的變化,口感與營養價值已不復當年之勇,但小站的稻農卻拿出了種出優質米的執著勁兒,尋找最適合稻種生長的地方。

  5年前,小站的稻農尋找條件優越種植基地的想法,與“水稻之鄉”五常當地農民提質增收的願望一拍即合。昔日種植小站稻的農民開始闖關東,把種田的“好把式”帶到了五常。

  “在這裡建立稻米生産基地,就是實施‘走出去’戰略,因地制宜拓寬了增收渠道。” 津南區稻花香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方會昌介紹説,經過考察發現,五常獨特的土壤和氣候條件,使水稻營養豐富;靠近優質水源,沒有工業污染,更適合有機綠色水稻生長,於是決定在這裡建立生産基地。

  此後,本市津南區稻花香合作社與黑龍江省龍哥龍妹合作社結成對子,這裡也成為小站稻新的生産基地。看到當地農民習慣施用化肥種田,稻花香合作社派出經驗豐富的小站稻農,利用3年時間改良土壤,讓當地獲得了有機和綠色認證,使昔日每公斤不到4塊錢的“大路貨”,變成了今天市場價每公斤40多元的“高精尖”。

  此時此刻,稻花香裏説豐年,聽取笑聲一片。東北口音與天津口音交織在一起,兩邊合作社的帶頭人一起合計著收成:今年風調雨順,有機水稻種植面積12000畝,每畝出稻穀900斤左右;綠色水稻種植面積6000畝,每畝出稻穀1000斤左右。

  兩個合作社共謀,兩地稻農牽手。小站的稻農嘗到了“走出去”的甜頭,當地農民也走上了致富路。方會昌告訴記者,稻花香飄在兩地,兩邊農民得實惠;天津有市場,五常有基地;下一步就是做好行銷,農民辛苦勞作種出的有機米、綠色米賣出好價錢,也讓稻農們過上更富裕的日子。

  記者手記

  天津稻農“闖關東”闖出了致富新路,天津人的精神也在那裏生根發芽。現代農業在把先進技術“引進來”的同時,也應該看到,我們的先進經驗、品牌傳承也可以“走出去”,尋找最適合生根發芽的土壤。正如小站鎮一位70多歲的稻農所言,嘗了嘗黑土地上種出來的小站稻,有點找回了小時候的味道。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