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坐在房間裏賣種子”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 發佈時間:2014-10-13 04:32:19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吳曉燕 魯明 見習記者 李慧斌

  雜交玉米種子是具有天然性和再生性永續利用的資源,年年制種,歲歲盈利,被譽為“黃金産業”或“常青産業”。然而,今年全國雜交玉米種子企業制種面積均有較大幅度的下調,其中大型企業調減幅度最大,降幅接近50%。

  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全國雜交玉米制種面積在295萬畝,比去年減少89萬畝,降幅達到23%。從區域看,西北地區制種面積200萬畝左右,比去年減少62萬畝,下降最大,其中甘肅省減少35萬畝,新疆減少22萬畝,寧夏減少5萬畝;東北地區制種面積40萬畝,比去年減少17萬畝;西南地區制種面積近30萬畝;河北省、山西省、陜西省、海南省、湖北省等其他地區種植面積20多萬畝。如何扭轉玉米制種面積萎縮帶來的農民收入減少、企業效益低下的局面呢?作為甘肅省張掖市的農業産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張掖多成農業有限公司對此進行了有益探索。

  市場不景氣背景下轉型探索——與基地整村簽約轉産大田玉米

  “在制種面積萎縮的情況下,多成農業開始把目光投向了大田玉米。”張掖市多成農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裴暉平告訴記者,面對全國雜交玉米種子積壓較多的嚴峻形勢,公司充分發揮擁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玉米新品種、先進生産技術、加工設施、晾曬場地等優勢,探索玉米産業新型種植模式和發展路徑,以保證公司自身穩定發展和基地農戶的收益。

  甘肅省農技推廣總站站長李世成介紹説,多成農業採取了“公司+基地+農戶”的訂單模式,通過土地流轉,與基地整村訂單生産大田玉米,秋天統一收購鮮穗、晾曬、加工、銷售。生産過程嚴格按照公司制定的玉米高産高效栽培技術規程開展技術服務,實行標準化生産,規範化管理,産前、産中、産後一體化服務。

  “這一舉措,從根本上解決了農民生産大田玉米缺品種、缺技術、收穫難、晾曬難、加工難、銷售難、種植規模小、機械化程度低、生産成本高等諸多問題,使農民種田更加便利,增收更有保障。”裴暉平説,公司在基地內積極推動制種農民種植玉米新品種“正德305”,逐漸引導農民走上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産、機械化作業、集約化經營的現代農業發展路子。

  “在1畝地保苗6000株的栽培條件下,籽粒産量可達到1200公斤以上。飼用産量(青貯生物産量)達6900公斤/畝,最高達到8000公斤左右。”前不久,在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舉行的玉米新品種“正德305”萬畝高産創建示範現場觀摩與測産會上,“正德305”的長勢和經濟效益,讓當地不少農民代表和受邀來到測産現場的經銷商們禁不住嘖嘖讚嘆。

  張掖市畜牧草原站站長權金鵬説,“正德305”是由公司選育的一個糧飼兼用型玉米新品種。其實,此前不久,在“正德305青貯玉米”現場觀摩與測産會中,張掖市畜牧局、農業局及公司就採用這種方式,讓全市有飼草基地的養殖戶對這個新品種的産出豎起了大拇指:相較于當前推廣的其他品種,“正德305”可早熟7-15天,能及時搶佔市場,補充飼料短缺時期,做青貯經濟産量比一般青貯玉米高33%-45%,能顯著提高青貯玉米的品質和能量指標,具有絕對優勢。

  自主研發為調整結構夯實基礎——正德系列新品種挑大梁

  面對市場行情的變幻,這樣的“及時調整”與制種基地和企業此前在新品種研發上下的功夫是分不開的。

  張掖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趙惠琴説,近年來,作為全國最大、最具知名度和競爭力的玉米制種基地之一,張掖市的年制種面積一直維持在100萬畝左右,産種量5億公斤以上,佔到全國玉米種子年用種量的40%以上,被農業部命名為國家級雜交玉米種子生産基地。為了建設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機械化的玉米制種基地,建設種業強市,近年來,張掖著力培育打造一批“育繁推一體化”的現代種業企業。

  “我們率先起步探索科技創新和發展。”裴暉平説,此前,公司負責人王多成曾作為第三完成人參與“高産穩産廣適緊湊型玉米單交種‘鄭單958’”的選育,積累了豐富的玉米品種選育經驗。目前,公司已經先後育成正德系列雜交玉米新品種3個,在甘肅及西北生態條件適宜地區,累計示範推廣面積達到100多萬畝。

  “這個品種的選育成功,可以説是王多成研究員幾十年不懈奮鬥,帶領團隊努力的結果。”裴暉平説,從2003年發現變異單株為基礎材料,開始多代自交,配置雜交組合,最後從800多個組合中脫穎而出,經南繁加代,觀察試驗、品比試驗、預備試驗、區域試驗、生産試驗等程式培育而成。然後建立標準化良繁基地,開展高産高效配套栽培技術研究,最終實現了良態、良田、良種、良法的有機結合。因公司有強大的科研團隊和科學先進的種子生産、加工技術,生産的正德系列種子均能滿足單粒點播的要求,“正德305”將同樣以單粒點播技術在省內率先推廣。

  “‘正德305’是一個高産穩産品種。2012年在甘肅省中晚熟(高密A組)玉米區試張掖、武威、酒泉、白銀、平涼、作物所6點平均折合畝産1177公斤,比對照的‘鄭單958’增産16.5%,居12個參試品種的第1位。其中,張掖點畝産達1194.2公斤,比對照的‘先玉335’增産8.8%;白銀點畝産達1173.8公斤,比對照的‘先玉335’增産12.3%,增産極顯著。2013年在甘肅省高密組玉米區試中平均折合畝産1023.1公斤,比對照的‘先玉335’增産5.4%,居第3位。2014年在張掖甘州區黨寨鎮陳家墩村、沙井鎮南灣村、寺兒溝村萬畝高産創建中畝産平均達約1200公斤,最高測産點達1250公斤;帶穗青貯産量每畝可達6900公斤以上,小面積有8000公斤的記錄,且青貯品質明顯高於當前推廣的其他品種。”王多成説,今年春,該品種通過了甘肅省的品種審定。

  提供新型市場化服務——種子直銷+獨家代銷

  “正德305”的優良表現,在現場測産得到了充分驗證。記者了解到,在“正德305”現場測産中,專家組在甘州區黨寨鎮陳家墩村的種植區域內,按村社劃分了幾個測産小區,並在每個區域隨機抽取了3戶,每戶選1塊面積不小于1畝地進行測産。

  專家組認為,“正德305”田間長勢強,植株高大,病蟲害發生輕,葉片翠綠,功能期長,不早衰,具備優良飼用玉米的特徵和良好發展前景;莖稈健壯,抗病、抗倒,株型緊湊、耐密性好,在高産創建萬畝示範田不同區域表現産量穩定,增産效果顯著,是玉米高産創建增産潛力較大、推廣應用前景較好的玉米新品種。

  “從實際測産的結果看,‘正德305’優勢明顯,值得在全市大面積推廣種植,也同樣適宜於與張掖有著相同氣候特徵的河西走廊內陸灌區海拔1800米以下地區及西北廣大春玉米種植區推廣種植,適應範圍廣,經濟效益明顯高於制種玉米等傳統優勢作物,前景十分廣闊。”張掖市農業技術推廣站站長趙懷勇説。

  “和以前的品種相比,這個品種玉米種植期間操心少了,勞動量降低了。”陳家墩村9社村民郭立賢説,“種制種玉米跟種大田玉米‘正德305’相比,收入相差不多,但制種要去雜、抽雄,工序多,費的人工也多,而種‘正德305’從種到收有公司的技術指導,還可以機械收穫和脫粒,年底公司還按合同價收購,不用我們再找買家,省力又省心。”

  “讓新品種的品質和田間長勢真真實實地擺在人們眼前。”王多成説,公司在成功實現結構調整,確保企業和農民收益不減的同時,還借把種植戶、養殖戶和經銷商邀請到測産現場的方式,開啟了田間賣種的新的銷售模式。“正德305”的銷售模式以直銷和獨家代銷為主,並提供全程的技術服務,從根本上解決農戶種難和買難的問題,為農民提供新型市場化服務模式。在實現企業“育繁推一體化”的同時,通過種植模式轉變實現玉米産業的鏈條延伸。今年8-9月份,公司在適宜種植“正德305”的地區進行了種植情況調查,並通過兩次現場會簽訂了種植10萬多畝地的種子預售合同。

  對此,中國農業大學王建華教授認為,現場推廣將會成為今後種子公司主要的銷售模式,“坐在房間裏賣種子的時代已經過去了。”這樣的銷售方式也贏得了眾多與會的經銷商的認同。臨澤縣瑞峰種子公司的代理商尚高榮參加了“正德305”的現場測産,他説,現場看測産結果,讓人們更真切地了解到了品種的潛力所在,這是他考慮代理該品種銷售的重要原因。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