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新媒體人才培養,大學緣何慢半拍?

  • 發佈時間:2014-10-12 10:29:40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我是研究新媒體的,但其實自己也很困惑。”中國傳媒大學新媒體研究院院長趙子忠坦陳自己的尷尬處境,“我成為了馬化騰的速記員,他在前面開拓幹活,我在後面負責記錄,如‘微信給全媒體帶來重大貢獻’。其實大學甚至整個社會都在給他們記錄,沒有做創新性的工作。”他對新媒體技術及理論進行長期追蹤後,提出一個問題:“大學還有什麼用?大學在新媒體教學和人才培養中能幹什麼,應該幹什麼?”

  在近日召開的高層次人才服務首都高校發展學術交流會上,很多高校老師表達了新媒體教學的苦惱:知識快速疊加更新,學生與老師同步學習,學生還有充分的用戶體驗及操作實踐能力,老師就剩下理念,還不知從何而來?“這對我們老師和高校帶來全新的挑戰。”趙子忠的很多學生就職于騰訊、百度、新浪等網路媒體,從事的崗位是産品經理、運營經理、大數據分析師等,但這些工作技能並非大學老師傳授。而這些核心崗位的需求,與我們現有的大學專業其實並無太大關聯。

  趙子忠去國外高校考察後頗有感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媒體實驗室做的是十年後做的事情,一個在做分子雕刻等基礎性研究,一個在做生物網路設計,徹底改變現有的網路結構。參觀者問研究人員幹這些有什麼用。“我們只負責把它研究出來,我的工作做完了,自然有企業會來對接。”老師如是回答。參觀的另一個加拿大新媒體實驗室也是在做三年以後的事情。

  “但反觀我們的實驗室,是在給企業做去年甚至前年的事情。企業給理念給錢,我就做開發。”在趙子忠看來,要培養通用新型人才,關鍵是要創新性理念,而並非著急今天我幫你解決什麼問題,這些具體技術問題企業研發室都能自己解決。大學要走在前面,要為新媒體未來發展提前做好研究和人才培養工作。

  “我們的教學必須調整,跟上社會的需求、行業的變化,跟上媒介融合和新媒體創新的腳步。”韜奮基金會理事長聶震寧表示。

  目前,很多傳播類大學或院所也在進行學科設置,建立網路新媒體等專業,但遇到的主要問題是:創新意識不強,創新理念滯後,師資力量不足。“如促進學科交叉和融合,就把藝術家、工程師和管理人才放在一起,結果誰也聽不懂誰在説什麼,三撥人,每個人都不搭界。”趙子忠説,在建設學科體系時,內容就更複雜了,除了缺乏理念,還有就是師資問題。“教新媒體的多是中文系、藝術專業以及資訊工程的老師。很多人理解,中文就等於傳播,傳播就等於新媒體;藝術加電腦設計,工程師加上資訊網路工程,就是新媒體了。其實哪有這麼簡單?另一方面,上歲數的老師知識積澱厚,但轉型痛苦;年輕老師觀點新銳,但理念積澱又不夠。”趙子忠説,“其實高校老師最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在給學生上課之前,先讓自己弄明白了什麼是新媒體。”

  北京印刷學院副校長王關義介紹,該校在數字出版、數字印刷、數字媒體技術、數字媒體藝術等新興專業方面圍繞國家發展的新趨勢,正在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取得一些成效。“但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任務非常艱巨,尤其對專業的建設以及對傳統專業的改造”。

  “新媒體發展步伐很快,全社會都在學習新媒體的知識,大學應該是新媒體知識架構中的一部分。”趙子忠建議,應儘快完成新舊媒體教育融合,促進新媒體科技與藝術的結合,同時,加強新媒體教學基礎設施和教學團隊的建設,使得人才的培養與新媒體發展實現同步。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