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8月15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論文寫在京郊成果促農增收

  • 發佈時間:2014-10-11 07:53:20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張麗萍劉鐵軍本報記者董燕玲

  花卉産業是北京延慶縣四海鎮的主導産業,在北京的花卉市場,“四海製造”的鮮花品牌已逐漸叫響。僅今年中秋三天假期,就有萬餘戶家庭到四海觀光旅遊。

  四海鎮黨委書記李鳳雲告訴記者:“從2003年到現在,北京農學院10余名專家教授奔波于學校和四海鎮之間,用科技成果為花卉産業、林下經濟、特色林果、休閒農業的發展提供了支撐。”四海鎮西溝裏村村民劉希全説:“有了專家教授的指導,我們才知道,原來土裏真能産‘金子’!”

  教授心思在“花”上

  2001年,北京農學院的幾位花卉專家發現四海的氣候十分適宜種植花卉。2002年,他們便與該鎮以及市縣林業局合作試驗試種百合花獲得成功,建成了北京市最大的百合種球繁育基地。

  農學院教授趙祥雲介紹説:“我們幾位老師主要負責四海鎮60畝資源圃的技術管理和服務。”為了建這個花卉資源圃,專家們可沒少吃苦,為了收集和保存適宜當地花卉産業需求的各類露地花卉種質資源,趙祥雲、王文和、王樹棟等幾位專家帶著村民整日在山林裏“尋寶”。在專家的火眼金睛下,很多百姓常見的“雜草野花”都被當成寶貝從山上挖了回來。經過3年的辛苦付出,“共收集宿根花卉50種、引種宿根花卉20種、球根花卉百合30種、馬蹄蓮10種、引種玫瑰4種、收集當地野生花卉20余種……”説起這些花,專家們如數家珍:“那可真是百花爭艷!”

  專家“坐診”為花卉産業把脈

  經過多年的發展,四海鎮花卉産業出現制約發展的瓶頸:花卉種植結構單一、品種逐漸老化、主導花卉單産下滑、農民增收動力不足等。2012年開始,在北京市農委的支援和指導下,北京農學院在四海鎮建立了“北京農學院延慶縣四海鎮農業科技綜合服務試驗站”,其主要任務就是解決四海主導産業發展中的基礎性瓶頸問題,開展科研協作攻關和推廣服務,促進科技創新與産業發展深度結合。站長侯芳梅副教授告訴記者,試驗站實行站長負責制和專家責任制。

  萬壽菊為四海花卉産業的第一主打産業,種植面積達3000畝。但是由於連作以及溝域內特殊的氣候條件,四海萬壽菊近年來病害頻發,嚴重影響産量及景觀效果。成立農業綜合服務試驗站後,張克中教授和劉正坪教授帶領的萬壽菊研究小組,多次深入四海萬壽菊産業第一線,尋找其病害發生的原因,研究防治對策。經過兩年多的科學研究和試驗示範,四海萬壽菊9月病害發生率由2013年的87.2%降至2014年的8.3%。

  成果凝結在農民收穫裏

  據介紹,試驗站駐站專家中除了花卉專家外,還有食用菌、果樹、景觀規劃方面的專家,為四海發展林下經濟、特色林果、産業規劃等提供了全面的科技支援。

  記者來到西溝裏村村民劉希全家廢棄的院子。站在院裏乍看就是一院子的落葉,蹲在地上用手扒開腐葉,看到一些黑色的塊狀物,“這是食用菌豬苓,可藥用,值錢著呢!”陳青君教授説,西溝裏村45戶人家中有近40戶種植豬苓,而之前這些值錢的“黑疙瘩”曾被村民們忽視了很多年。

  2008年,四海鎮西溝裏村村民在深山裏發現了豬苓。2009年,陳青君教授受邀給農戶詳細講解豬苓無性繁殖技術,並現場指導農戶栽植。從2011年至今,陳青君教授又指導合作社實施筐植豬苓、林下倣野生栽植豬苓技術,使西溝裏村成為遠近聞名的豬苓種植專業村。通過發展食用菌産業,四海農民年均增收500萬元以上。

  試驗站自建站以來,共培訓四海花農、果農等千余人次,培養了10多名青年教師,20多名研究生,不僅科研成果落地轉化、惠及農民,還為教師隊伍建設、人才培養提供了平臺和實踐基地。“科學研究要落地,人才培養也要落地,作為北京市唯一的市屬農業院校,我們的論文就應該寫在京郊大地上,我們的成果就應該體現在農村的發展和農民的收穫裏。”農學院黨委副書記高東説道。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