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成本、省時間、優結構——自貿區制度創新給企業帶來諸多紅利
- 發佈時間:2014-10-10 20:33:13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上海10月10日電(記者何欣榮)不搞政策優惠,上海自貿區力推的制度創新,能給企業帶來什麼樣的紅利?在10日舉行的“自貿區企業創新案例發佈會”上,多家企業展示運用制度創新,給企業在降低成本、節省時間和優化結構方面帶來的實際效益。
上海自貿區掛牌一年來,在投資、貿易、金融和事中事後監管等4大領域,推出一批制度創新舉措,得到區內各類企業的積極響應,其中企業反映最多的是經營成本和交易費用的降低。
中國銀行上海分行國際結算部總經理張欣園説,自貿區掛牌後不久,中行上海分行就聯合中銀香港、新加坡分行,為某港口企業完成51億元的跨境人民幣境外借款。自貿區自由貿易賬戶開通後,中行又通過該賬戶為某金屬資源公司發放首筆近2000萬元的海外融資。“粗略計算,這些境外融資的成本比境內融資低18%左右。”
美藥典公司中華區總經理胡江濱説,作為研發企業,美藥典進口的研發樣品種類多、份量少,若按傳統的通關手續,綜合成本較高。自貿區海關啟動監管新政後,美藥典進口的研發耗材以保稅狀態進行核銷,綜合進口成本節約近25%。
自貿區的簡政放權,大大減少企業的審批時間,從而推動各種創新業務的蓬勃發展。早在去年年底,國內領先的私募股權基金——弘毅投資就在上海自貿區內設立專門的境外投資基金,迄今為止已完成4個項目的境外投資,總金額近2億美元。
“自貿區將境外投資審批制改備案制,同時實行‘一表申請、一口受理’的簡化流程,大大縮短了交易所需要的時間。” 弘毅投資經理鄭佳銘説,原來一筆海外投資,流程走下來至少幾個月的時間,現在從備案到換匯投資只需要5個工作日。
目前,自貿區的境外投資備案制已推廣至全國。弘毅表示,下一步將在自貿區探索“外投內”(美元入境)的操作路徑,實現並購基金在自貿區的雙向流通。
在自貿區制度創新的引導下,一些企業主動優化內部組織結構,也收穫不小的甜頭。德爾福汽車系統中國投資公司是一家跨國企業的地區總部,公司相關負責人説,原來公司在境內的資金賬戶和境外的資金賬戶是相互獨立的,有時會出現境內有大量閒置資金、境外卻要大量借款的情況,嚴重影響公司資金的使用效率。
自貿區開展跨境人民幣雙向資金池業務後,德爾福抓住時機在區內開設人民幣專用賬戶,實現境內、境外兩個資金池的對接。當一方發生缺口時,該賬戶會從另一方調配資金供其使用,實現全球資金的統一管理。
今年6月到8月,德爾福中國的雙向資金流達到10億元人民幣。隨著中國業務融入全球資金管理,德爾福集團正考慮將旗下年銷售額幾十億美元的某業務全球總部搬到上海自貿區。
上海自貿區管委會副主任朱民説,未來自貿區將繼續鼓勵企業從國際和國內兩個市場出發,把企業的經營實際與自貿區的制度創新有機結合,在公司業務創新和市場拓展方面形成更多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不斷檢驗和深化自貿區的制度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