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5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房貸“放水”亟需配套政策“護堤”

  • 發佈時間:2014-10-10 07:29:31  來源:貴陽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黃深鋼

  針對節前央行和銀監會聯合下發的《關於進一步做好住房金融服務工作的通知》,不少地産界業內人士和普通群眾都理解為房貸開始“松閘放水”。

  在過去幾年極其嚴厲的行政調控下,房地産業發展已背離市場經濟自由交易的軌道。資産價格已經反映不了市場需求,缺乏資訊公開的交易數據也讓人霧裏看花不敢相信,只有一再衝高的房屋庫存變成實實在在的“堰塞湖”,高懸在大家的頭頂。

  所以,通俗點看,老百姓這麼理解央行和銀監會的通知,並沒有太大問題,個人認為,這的確是銀行層面釋放了“讓房産交易回歸市場秩序”的友善信號。

  但另一方面,當前的市場的凶險則遠勝調控時期。不論與西方國家相比,還是與計劃經濟時代相比,當前我國的商品房“堰塞湖”現象堪稱史上未有。如若只管上游開閘放水,而不管下游防洪築堤,則勢必引發更大的災難。

  這樣的災難是可以想見的:在寬鬆的信貸貨幣政策下,房産交易再度獲得高杠桿,泡沫化無法避免,活躍交易和低廉成本亦將房地産業再度裝扮成“吸金池”和“洗錢池”,國民經濟剛剛處於調整復蘇期的製造業等實體經濟將再度“缺血”……

  但災難並非不可避免。個人認為,制度上的不完善,如房産稅遲遲未出臺,房産登記不公開是導致前一輪房産制度改革出問題的根本原因。此後採取的一系列調控政策,大抵也是“用治標的手段為治本贏得時間”。

  當前央行釋放的信號,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理解為“治本時間開始計時”麼?個人認為,如果中央在短期內持續推出強制性的住房登記公開制、多套住房持有稅制等相關配套政策進行“強基築壩護堤”,則可以理解為開閘放水引流導渠,能夠澤被萬物;如果配套制度改革仍然難産,那當前的“放水”,恐怕難以起到真正的振興經濟作用,非常容易走偏製造新的泡沫,醞釀未來更大的危機。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