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社區APP,看上去很美

  • 發佈時間:2014-10-10 06:34:09  來源:廣州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房企爭推社區APP客戶端搶佔社區資源,涵蓋物業服務、社區團購、周邊消費指南等

  業內人士指出,因用戶體驗及盈利模式方面的欠缺,目前噱頭意義大過實際使用價值

  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智慧手機的普及使用,讓房企紛紛觸網,大規模的房企紛紛整合旗下資源開通APP提供各種服務,搶奪電商“閉環”的“最後一公里”。據記者了解,目前,已有包括花樣年、萬科、龍湖等多家房企推出社區APP客戶端,涵蓋物業服務、金融服務、社區團購、周邊消費推薦等,業主不出小區就能通過手機APP交水電氣費、交物管費,還可以網上訂餐、訂購晚餐食材、進行旅遊預訂等。

  不過,有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市場上社區類APP非常多,但這種重視用戶體驗的資源發展起來並不容易,還沒有幾個APP能單靠自身即實現盈利的,目前仍是噱頭意義大過實際使用價值。

  文:記者 劉麗琴

  (除註明外)

  現在到樓盤基本都可以看到一個二維碼,用手機掃描此二維碼,就可以獲得樓盤的報價、銷售電話、戶型實景圖片等資訊。

  在“房網合作”時代,幾乎各個房企甚至單個樓盤都開通了微信公眾號。天河某樓盤近期開通了微信公眾號,項目負責人表示,這一微信公眾號可以發佈樓盤資訊,召集看樓團,與客戶互動,使用這樣的平臺一年的費用大約是60多萬元,而如果開發APP,需要的費用則更多。

  看重社區金融“錢景”

  眾房企扎堆社區APP

  從目前來看,通過房産物業積累的大量社區用戶,成為房地産商涉足網際網路最先想到的資源,社區服務産業成為房企切入網際網路成本最低的市場。大型房企因規模大、社區資源多,因此率先邁開了步伐。目前,已有包括花樣年、萬科、龍湖等多家房企推出社區APP客戶端,涵蓋物業服務、社區團購、周邊消費推薦等。

  比如,花樣年成立的彩生活服務集團不僅提供物業服務、商品服務、虛擬服務、智慧管家以及連鎖經營等板塊的業務,還基於這些業務所生成的消費大數據,推出了針對業主的工薪貸、業主貸和生意貸。而萬科在去年“雙十一”正式推出針對萬科業主的“住這兒”手機客戶端,功能包括物業申請報修、曝光、投訴、表揚等,同時還能對周邊商家進行打分。龍湖的社區APP也在重慶試點,綠城社區APP則選擇與阿里巴巴推出的“來往”應用合作,業主可以同時在虛擬和現實家園中建言獻策。

  事實上,眾多房企扎堆社區電商APP,並不滿足於社區生活消費,更注重把社區業主引入APP平臺後,社區金融帶來的廣闊“錢景”。

  例如新鮮出爐的世茂2014宅行動就包括宅急住、宅美住、宅安住、宅遊住、宅優住五大計劃,其中宅急住針對的是首次置業客戶從買房到入住的等待期,世茂將成立專門的基金,將舊業主的房産裝修改造,作為免費獲得裝修的代價,舊業主需將房産給世茂租給新業主居住,購買世茂房産後,新業主就可以享受“世茂社區免費居住體驗”服務,既可讓新業主省下交房過渡期的租金,提前體驗未來的家,同時盤活了老業主手中閒置資産。

  商業模式尚未成型

  用戶體驗有待加強

  業內人士表示,房企的社區APP如果瞄準“社區最後一公里消費”,較其他APP而言具有用戶精準度高、落地概率大的優勢。社區服務平臺的建立理想模式是,在房企通過物業搶奪業主用戶後,未來不僅在生活消費和社區金融上有所斬獲,一旦消費觀念成熟後,通過APP賣房亦可能高速發展,根據蒐集到的業主數據,針對不同消費能力的業主,判斷其朋友圈消費層級,針對性地推薦房源,最終可以更精準地推動二次消費,把大量的業主轉化為潛在銷售人員。

  不過就目前的情況來看,雖然房企開發的基於社區服務的APP眾多,但能有良好用戶體驗,找到盈利模式的卻不多。被業內看做成功樣本的花樣年的“彩之雲”推出半年,用戶達十萬級別,但要擁有500萬個常用戶時,才可能真正盈利。有安裝了該APP的業主稱,除了每個月通過APP繳納物業費可以打點兒折外,他極少使用APP裏的其他服務。

  用戶體驗

  手機端報修方便

  平臺太多宜整合

  家住龍津路萬科金色荔苑的張小姐使用智慧手機的“機齡”有兩年多,從今年開始她發現樓盤社區APP一個接一個冒出來,生活越來越方便,需要報修就“隨手拍”,樓盤物管在一個小時內即可處理。不過她覺得同一開發商的手機APP和微信公眾號有點相互重疊,她建議樓盤社區APP最好是一個入口,微信公眾號也只設一個就好,不然太多了住戶會搞混,而且那麼多的微信平臺用戶也不知道怎樣用。

  張小姐手機上下載了“住這兒”的APP,這是萬科物業公司的住戶APP,登入進行實名驗證,每個樓盤有一個界面,裏面的內容大致像網上業主論壇的手機端,基本上都是以隨手拍形式向物業反映問題,可以獲得物管的快速反應。

  張小姐試過有一次到樓下游泳,等電梯時發現走廊聲控燈壞了,她隨手拍一張暗黑的走廊到“住這兒”反映問題,她游泳45分鐘回來走廊聲控燈已修好。此外,業主們常反映的還有公共衛生問題,基本上都能夠很快被解決。今年8月初,張小姐所在的A棟一部客梯出現問題,物管公司管理“住這兒”的“小寶”及時通過“住這兒”發佈電梯維修進度,每次都是“有圖有真相”,把工人扛走電梯部件也拍下來放在APP上。

  除了“住這兒”,最近萬科樓盤的微信公眾號也多起來,一個是“廣州萬客會”,一個是“鄰居”。“廣州萬客會”與“住這兒”一樣需要業主身份驗證,時不時推出一些服務,比如9月底前可以在“廣州萬客會”預約免費到府清洗抽油煙機。張小姐一向用慣“住這兒”,後來要預約清洗抽油煙機才發現預約步驟比較繁瑣,不像樓盤報修那麼方便。她打聽到,這項服務並非她所在的樓盤物管本身可以提供,是幾個樓盤共用,因此申請的渠道與“住這兒”不一樣。至於“鄰居”這個公眾號,張小姐至今沒有摸清楚它到底是幹什麼的,只是前一陣子物管給每家每戶贈送大米,在大米的包裝上可以掃碼下載“鄰居”,然後再推薦到微信朋友即可獲得抽獎機會。

  文:記者 李鳳荷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