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國眼科將全速邁向國際舞臺

  • 發佈時間:2014-10-09 09:31:07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本報記者 李 穎

  ■熱點聚焦

  在第17屆亞非眼科大會暨中華醫學會第19次全國眼科學術大會上,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主任委員、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王寧利教授表示,當前,我國致盲疾病譜正隨著人口老齡化而發生改變,迫切需要加強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等新增不可逆致盲眼病的關注,建立完善基於致盲原因變化的國家防盲體系,加強高端領軍人才和基層醫生的規範化培養,提升臨床診治整體實力。

   “防盲”要抓兩重點

  我國是世界上盲人最多的國家之一,盲的患病率約為0.5%,約有盲人700多萬,佔世界盲人總數的18%。人口調查顯示,我國視力殘疾的患病率為1.53%。據此推算,我國視力殘疾的人數達2003.5萬人,其中60歲及以上人群的視力殘疾高達68%,失明及視力殘疾人群已成為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巨大負擔。

  “我國現在面臨的問題主要是人口的增長和老齡化,以及缺乏專業培訓的眼科醫師和防盲治盲的科學技術,造成我國的盲人數量不斷增加。根據預測,如果保持目前的趨勢不變,到2020年我國的盲人數量將比現在增加4倍。”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王寧利教授表示,防盲的工作重點,一方面是要針對大型醫院的醫生進行培訓和教育,提高他們的水準;另一方面就是要更加關注基層眼科的發展,加強基層的防盲教育。

  記者了解到,早在今年4月,王寧利教授就呼籲全社會共同關注危害人們視力健康的最需要控制的五大公共衛生眼科問題——“紅白黃藍紫”,即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白內障、黃斑變性、青光眼和高度近視。

  “隨著社會變遷和生活方式改變,過去最主要的致盲眼病沙眼已逐漸銷聲匿跡,白內障成當前首位致盲原因。”王寧利教授指出,40歲以後是白內障、老年黃斑變性等年齡相關性眼病的高發期,隨著我國步入老齡化社會,患病人群呈大幅上升趨勢。白內障可以通過手術讓患者重見光明,讓人擔憂的是,近年來,高度近視、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等眼病逐漸取代青光眼,成為不可逆致盲眼病的主要原因。其中,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當前面臨的最大挑戰。

  數據顯示,我國現有糖尿病患者約1億人,30%—40%會發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如果不能及時有效治療,患者將面臨巨大的失明風險。目前的問題在於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干預窗口期所依賴的技術還難以普遍下移到縣級醫院。

   我國眼科發展還需國際化

  隨著中國步入老齡化社會,眼科醫療需求問題將更加嚴重,就診意識薄弱或沒有得到有效救治的患者,會面臨巨大的失明風險。

  “近30年來,我國眼科學基礎和臨床學術水準都得到了有力地提高,從專業醫生的隊伍壯大,到科室和專科醫院的蓬勃發展,眼科學成為發展最快的臨床學科之一。但與國際水準相比,我國眼科的差距表現在四個方面。

  每人平均年診療量不足且發展不均衡 根據國家衛計委今年5月剛剛公佈的數字,我國2012年全年眼科就診人次達7357萬人次。按2.8萬專業眼科醫生計算,每人平均年診療量約2596人次,相當於平均每位眼科醫生每週僅接診50人次,然而我們看到的卻是一流醫院患者人滿為患,一號難求,專家級醫生甚至每天的接診量都近200人,遠遠高於每人平均診療量,這樣的不均衡告訴我們,我國眼科的醫療資源遠遠沒有得到應有的釋放。

  科研重數量輕品質 儘管近年來眼科學在國家級科研項目及國際眼科舞臺上都嶄露頭角,研究項目數量和文章發表數都呈快速上升趨勢,但科研和學術文章品質不容樂觀。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為例,2002年—2010年結題項目186項,僅佔總量292項的63.7%。片面追求論文數量,將一個完整研究拆成幾部分,寫成多篇論文發表的情況屢見不鮮。

  人才斷層 國際眼科研發和臨床都在飛速發展,新的藥物、新的診斷和治療方式、新的技術和設備層出不窮,對我國眼科醫生的整體水準提出了高要求,而掌握新技術前沿資訊的人才往往集中在一線城市一流醫院中,如何大範圍培養適應科技發展的實戰眼科醫生是當前面臨的問題;另一方面,學科帶頭人,科室負責人,專科醫院管理者,往往是科研和臨床過硬的專家出身,在團隊績效、領導力方面缺乏相關經驗,且具備突破創新思維、國際化視野的領導者少之又少,而他們正是推動中國眼科健康發展的中堅力量。

  國際話語權弱 近年來我國眼科醫生走向國際化的步伐加快,參與國際會議的頻次和人數都大大提升,知識學習範圍和深度都得到了提升;然而在表達權方面,我國醫生在國際會議中大多還以聽眾的角色為主,具有學術表達權和影響力的專家鳳毛麟角,兩個最為權威的國際眼科學術機構ICO和APAO中,中國專家任職的比例僅為6/189和6/60, 這對於佔全球人口總數20%的大國來説,表達權之低令人大跌眼鏡;另外,在設計和參與國際臨床試驗方面,中國權威和第二梯隊專家的設計和執行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提升。

  “與巨大且快速增加的醫療需求相比,我國眼科還面臨著醫療資源有限且尚未得到充分釋放,在科研和臨床上都亟待提升,更具國際影響力,以及缺少高精尖的眼科管理人才等問題。”王寧利教授再三強調。

   “領袖發展項目”推進學科向前

  面對我國巨大的眼科醫療需求,以及學科發展面臨的問題,學會和專家做出了深深的思考,並及時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力求全力解決問題。

  全國眼底病學組組長、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副院長許迅認為,作為眼科醫生自身來説,應提高臨床和科研專業化水準,趕超並引領國際水準。應做到國際大會有聲音、國際雜誌有影響、國際學會有位置、國際社會有認可,特別是對眼科未來領袖的培養,應該儘早開始。

  為加快眼科領軍人才培養,在中華醫學會第十九次全國眼科學術大會上還啟動了旨在培養中國眼科國際化領導人才的“中國眼科未來領袖發展項目”。據悉,這是中華醫學會即將啟動的系列推動我國眼科界向前全速發展的重點項目之一。該項目將在全國甄選25名至30名學員,培養一批能承擔國際臨床試驗的中青年眼科專家,通過引領國際臨床試驗和大型科研項目,將更多新的治療方法加快引入中國。

  許迅教授介紹説,通過與國際一流商學院在領導力等管理課題的合作,通過國際眼科權威的交流學習,通過頂級臨床試驗專家的專項私授,把這批中青年專家的能力推向新的高度,成為名副其實的學科領導人。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