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精神代代傳
- 發佈時間:2014-10-07 06:02:23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行走在新疆生産建設兵團十四師47團廣場上,由紅白兩色阿拉伯數字47組成的“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軍和田紀念碑”矗立在眼前。紅色部分似犁似槍,似乎在訴説著47團在亙古荒原鑄劍為犁、屯墾戍邊的英雄壯舉。
新疆生産建設兵團十四師47團所在地位於崑崙山北麓、塔克拉瑪乾大沙漠南緣,和田地區墨玉縣境內。1949年12月5日,一支解放軍部隊從新疆阿克蘇出發,日夜兼程15天,徒步橫穿死亡沙海——塔克拉瑪乾大沙漠,解放和田。
當年只有22歲的老兵楊世福回憶説,“最難過的是第7天到第9天。當時部隊嚴重缺水,好多戰友連續走12個小時都喝不上一口水。為了找水,有一天我們走了180里地。”
時光荏苒。1955年,楊世福和戰友脫下戎裝,成為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的軍墾戰士。住地窩子,吃野菜,喝黑泥水,用人拉犁,他們就這樣在塔克拉瑪幹沙漠南緣開墾出最初的良田。
47團老兵劉來寶的媳婦劉努爾莎汗本名叫努爾莎汗。老人告訴記者,她幼年時父母雙亡,1958年經人介紹嫁給劉來寶,自此,便在名字前面加上了“劉”。嫁給老兵,也就意味著要承擔起屯墾戍邊的重任。剛結婚的時候,她被分在基建連,一天要打650塊磚坯,累得直哭,可她從未想過離開丈夫,離開兵團,因為她知道,丈夫和他的戰友們之所以受這份苦,是為了她還有她的父老鄉親。而今,已經步入晚年的劉努爾莎汗,依舊為嫁給解放和田的老兵而自豪。
老兵馬鶴亭與1952年參軍進疆的李春萍相愛。1955年早春,他們所在的連隊開渠澆地時遭遇渠道決堤,他倆奮不顧身地跳入刺骨的冰水中,和戰友們一起,齊心協力堵住了決口。然而,在醫院住了3個月的李春萍,身體依舊沒能恢復。在得知自己已經不能生育的消息後,她悄然離開了深愛的馬鶴亭。在此後的日子裏,馬鶴亭走遍了和田大大小小的團場,終於找到了她。重逢那天,他們在地窩子裏舉行了婚禮。“能生育,咱們白頭偕老;不能生育,咱們也同樣白頭偕老!”這是這一對患難夫妻堅守了一輩子的誓言。
47團有一塊特殊的開墾地,人們管它叫“三八線”。參加過抗日戰爭的老兵周元就犧牲在這裡。1955年,他累倒在開墾地的時候,手裏還緊緊攥著農具“坎土曼”。戰友把他埋葬在了他用生命開墾出來的土地上,這裡從此也成為老兵們的安息之所。
父輩的旗幟依舊高高飄揚。進入新世紀,“兵二代”、“兵三代”們繼承了父輩們未竟的事業,繼續開發墾區。統計顯示,他們共計完成了54.43公里的皮亞勒瑪引水幹渠,1000萬立方米的沉沙調節池、地下骨幹輸水管網和18.6萬畝田間微灌工程水利工程;開墾荒漠18萬畝,建設了電力、交通、學校、醫院、連隊職工住房、團連基層政權組織辦公場所等基礎設施項目192個。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