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貨幣政策“預調微調” 為宏觀經濟“保駕護航”

  • 發佈時間:2014-10-06 09:31:00  來源:中國廣播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導讀】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第三季度例會定調當前貨幣政策: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適度流動性,改善和優化融資和信貸結構。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本期觀點:貨幣政策"預調微調"、"精準發力",為宏觀經濟"保駕護航"。

  央廣網財經北京10月6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國慶節前,央行釋放信貸放鬆信號,受到央行新政的影響,有些地區已經開始落實"認貸不認房"。然而除了樓市,國內的經濟形勢依然複雜多變,穩增長壓力不減,市場降息呼聲強烈,央行的貨幣政策走向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

  央行昨天發佈消息説,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近日舉行三季度例會,會議指出,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靈活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適度流動性,實現貨幣信貸及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這一表述,與二季度相比沒有變化。但是,相比二季度例會,這次會議更加強調了經濟形勢的複雜程度。

  會議強調,當前我國經濟運作仍處在合理區間,金融運作總體平穩,物價基本穩定,但形勢的錯綜複雜不可低估。國際經濟形勢和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出現分化,美國經濟的積極跡象較多,歐元區再次加大貨幣政策寬鬆力度,部分新興經濟體實體經濟仍面臨較多困難。今年以來,我國一直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沒有採取全面寬鬆的降息、降準政策來刺激經濟增長。相反,央行主動引入了一些新的政策工具,如短期流動性調節工具、抵押補充貸款工具以及定向調控措施等,通過這些工具來進行微調和定向放鬆流動性。由於目前中國經濟還面臨諸多不確定性,這就要求貨幣政策既要保證經濟穩定增長,又要促進經濟改革及産業結構調整。因此,貨幣政策"預調微調"、"精準發力",才能為宏觀經濟"保駕護航"。

  有觀點認為,我國目前的這種以"房地産化"為依賴的經濟,下行的週期性調整可能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只要"房地産化"經濟的週期性調整沒有結束,國內經濟增長下行壓力就不會減弱。如何面對由於房地産週期性調整給經濟增長帶來的壓力?如何解讀央行最新貨幣政策會議透露出的資訊?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對此作出分析。

   經濟之聲:儘管市場預期強烈,可是央行最終還是沒有採取一般性降息降準的量寬政策,原因有哪些?

  魯政委:首先我不同意把降息降準簡單的等於量化寬鬆。比如説從流動性的角度來講,它不僅取決於準備金率上升還是下降,而取決流動性的注入跟流動性的流出之間的平衡。由於現在外匯佔款本身已經很少,那麼這個時候降準也不意味著更寬鬆,這是一個。第二個對於降息來説我也不認為它就是量化寬鬆,因為對於經濟有實質影響的也是實際利率,也就是説你要經過物價切線,由於我們物價在不斷的下降,你繼續維持那麼高的利率,那麼這個時候實際上你沒有降息,在升息,所以我不認為降息和降準都是量化寬鬆的,而這個時候沒有調整,其實我覺得主要是由於人們觀念上的一些障礙,比如説您剛才講到的,大家把這個簡單視為量化,這本身就是政策調整的障礙之一。

  經濟之聲:可能對於人們的預期和心理上的效應會有一些很大的改變。央行強調當前要繼續保持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適度流動性,這樣的表述怎麼來理解?

  魯政委:其實這種表述我仔細的看了一下這一次例會的聲明,只有一句話是有一點變的,除此之外在(全面的制度)裏,幾乎所有的説法一個字沒有變,唯一有變的就是形勢錯綜複雜,不可低估,然後以前的表述就是形勢依然錯綜複雜,那這就表明其實整個中國的政策調整跟它語言的措詞沒有太大關係,而主要跟形勢的發展有關係,從目前來看我們M2的增速已經低於設定3%的水準,同時經濟仍然在繼續向下走,那麼在這種情況下我覺得貨幣政策進行適當的放鬆調整,其實是正常的,至少讓M2比如説達到13%到14%這樣一個水準,與此同時隨著物價的下落我覺得降息也是完全也必要的,事實上央行下調公開市場的這樣一個操作其實已經顯示了這樣的一種初步的跡象。

  經濟之聲:根據形勢來進行隨時的預調和微調。那麼央行在會議中強調,靈活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適度流動性,實現貨幣信貸及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比如央行引入的一些新的政策工具,如短期流動性調節工具、抵押補充貸款工具以及定向調控措施等,通過這些工具來進行微調和定向放鬆流動性。這些微調的工具效果如何?未來是不是還會頻繁使用?

  魯政委:我覺得首先就是這些工具其實使得流動性的釋放不再像過去那麼單一了,過去基本上就兩招,要麼就是降準,不降準就是短期的公開市場操作。但是現在實際上短中長各種流動性釋放的方法,那這樣其實使得央行能夠更有效的管理這樣子的流動性,它不僅有了資産工具,也有負債方的工具,使得央行更加主動,我覺得僅僅是這樣的,這也使得未來我們面對調整需要的時候,至於央行可以把握得更好,至於我們看到今年以來其實市場流動性的波動與往年相比更加的平穩,所以這也顯示了這些多樣化工具的作用。

  經濟之聲:關於定向方面其實我看到市場中還是有一些觀點認為這個錢畢竟是流動的,沒有所謂的定向,可能定向只不過是央行的一廂情願而已,對於這樣的觀點您如何看待呢?

  魯政委:我覺得定向要從兩方面看待,第一個方面的確顯示政策當局的導向,説我希望哪些方面能夠得到加強,當然了,與此同時的確剛才説的也對,錢就像水一樣,你很難説它直接去了那裏,是不是它,然後才有了第一步,第二步它還待在那裏呢,這個就不一定了,所以貨幣政策從本質上來説仍然是一個總量的工具,如果我們給它附著了太多結構性的含義,那麼實際上就可能使得這個政策的效果不盡人意,結構性的政策應該更多由財政政策來承擔。

  經濟之聲:有觀點認為,在舊的經濟增長模式下,土地制度改革、地方政府土地財政改革、房地産稅收制度改革等方面的改革都無法出臺,特別是利率市場化的改革及匯率形成機制的改革都無法向前推進。也就是説,如果這些改革不推進,金融市場發展也會嚴重滯後。對這樣的觀點應該怎麼理解?近期央行推出的定向型貨幣政策是否能夠達到經濟增長與深化改革的平衡呢?

  魯政委:我想就是這種説法也是有問題的,就是我們在強調改革,強調結構調整的時候,我們自覺不自覺的隱含了修一種要和過去劃清界線,要和過去對應起來,我們把結構調整,把改革都看進去,從此按照從此岸到彼岸的,一躍而過的過程,實際上不是這樣子的,整個經濟發展的每一步都是動態的在改革,在結構的調整,所以大的改革是由小的改革小勝為大勝而成立的,我們的大的結構轉變,比如你十年之後來回望十年之前結構的變化,是因為一天的這樣一個微小的變化來形成的,所以在關鍵我們是要形成這種機制,這種機制是什麼?就是要發揮市場決定性的作用,就是説我們要讓市場的每一步都是市場在起作用,而不是認為去選擇,而反倒你過度的強調了結構從此岸到彼岸的這樣的一個鋪墊的過程,而不是強調過程的時候,你這麼忽略市場的作用,而反倒強化了政府的意志,我能不能一下子把(累積)推上去,這樣反倒會起到其實是惡化這個結構的一個最終的結果,也不利於這個改革政策的推進。

   經濟之聲:其實市場在運作的每一天,每一分鐘,每一秒鐘都是在改革的進程當中。如何面對由於房地産週期性調整給經濟增長帶來的壓力?目前央行的貨幣政策對於減弱經濟對房地産的過度依賴是否有效呢?

  魯政委:我想對這個觀點要從兩方面看,第一,所謂經濟對於房地産的依賴怎麼樣減弱的問題,這個問題其實是與經濟發展階段有關係,如果你處在快速的城鎮化、工業化的階段,這個時候恐怕你就是拎著頭髮想離開地球,就是你這個時候想減弱依賴是不可能的。我們看到全球各個經濟體走到這個階段,就是房地産的發展在這個過程中起到了重大的作用,我們要善用它,而不是説我們在這個時候要人為的,你該在這個階段用這個動力的時候,你要把它踢掉,這個是不對的。第二個,我們怎麼樣控制房地産的風險,我們要知道房地産的風險最大的來源,就是它的毒性,它的負面作用可能在哪?就是它的高杠桿。建房子的人是高杠桿,買房子的人是高杠桿,所以我們下一階段房産的調控政策更加著眼于降息這個産業的杠桿率,你把杠桿率降下來,危害就小了,所以我們覺得這時候要首先放開房地産商的這樣一個股權融資,股權融資有助於它降低杠桿,而不應該這個時候大力推它的債務融資,這是第一個。第二個對於居民的自住來説,對於居民的購房來説,我想這個時候我們仍然要解決的就是維持一定的首付,就是説不能把首付降得太低同時鼓勵真正有購房能力的人去購房,沒有購房能力的人我們現在有3600萬套保障房,大約15%到20%的城市居民可以為這個兜底,只有這樣才能最終讓我們的房地産市場能夠長期、穩健的發展。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