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國的發展蒸蒸日上

  • 發佈時間:2014-10-06 04:13:50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訪保加利亞國際問題專家納·斯特凡諾夫教授

  隨著中保兩國建交65週年臨近,中國因素似乎成為此間人士繞不開的話題。最近,一本歷史跨越度較大的中國研究新著《中國經濟發展》即將出版,《經濟日報》記者專程就新中國成立65年來經濟社會發展等相關話題,採訪該書作者、保加利亞國際問題專家納·斯特凡諾夫教授。

  記者:新中國已走過65個年頭,您對中國的發展歷程及其世界地位作何評價?

  斯特凡諾夫:中國原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閉關自守,飽受異族侵略和內戰摧殘,經濟處在崩潰的邊緣。新中國成立後,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走上社會主義發展道路。新中國65年走過的道路雖然複雜而艱難,有時甚至充滿坎坷,總體來説卻不失為一條康莊大道。尤其是改革開放政策所確立的社會政治經濟發展模式,確實有其獨到之處,從改革開放30多年來的經濟發展速度和創造物質財富的角度看,它已遠遠超越在世界上佔主導地位的新自由化模式。現如今,中國正處於不斷上升的發展週期。我們親眼目睹中國由貧窮落後的邊緣國變成具有強大地緣政治和經濟影響力的一股新力量,並且為世界發展提供了動力,為多極化世界帶來了新的平衡。

  記者:中國新一屆領導集體提出重塑經濟發展思路,讓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您如何看待中國經濟的這一轉變?

  斯特凡諾夫:2012年起,中國經濟增速放緩,但經濟形勢依舊穩定。中國現在已經基本避免了經濟增速的大幅下滑。現如今,中國經濟持續多年高速增長的勢頭已經結束,開始轉入中高速增長,更加注重發展品質,這或許就是中國新一屆領導集體所倡導的“新常態”。

  在經濟進入“新常態”條件下,中國應在金融等方面深化改革,進一步降低金融風險,其中包括有效控制信貸和債務規模,增強對熱錢和影子銀行的監管。與此同時,中國也有必要加快確立新的增長模式,致力於提升勞動生産率,鼓勵創新,提高技術和管理水準。

  記者:您認為中國經濟未來發展面臨哪些挑戰?

  斯特凡諾夫:中國近年提出了“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要實現這些目標,中國經濟面臨諸多嚴峻挑戰。一是工業近30多年的快速發展使得自然環境遭到破壞,已經出現資源短缺等問題;二是貧富差距拉大,社會不平等現象突出;三是腐敗現象依舊存在,引發社會不滿;四是人口老齡化速度加快,社會保障負擔加重;五是外部環境不斷變化,領土紛爭加劇,資源競爭激烈。儘管如此,中國迄今取得的巨大成就已為未來的經濟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只要中國繼續堅持既定的發展道路,審時度勢,積極應對上述挑戰,中國現代化的美好願景就一定會實現。

  記者:您撰寫的新著《中國經濟發展》談古論今,歷史跨度之大前所未有。請問,此書得出的最終結論是什麼?

  斯特凡諾夫:毋庸置疑,中國今天所走的道路並非盡善盡美,其中不乏困難、迷惘和失誤。每項新成就所帶來的不光是喜悅,新問題和新矛盾也隨之而來。中國的發展蒸蒸日上,往往引發來自“側面”的不理解、批評、妒忌乃至痛恨。然而,中國正在沿著自己選定的道路排除干擾,繼續前行。這一點是最重要的。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