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活力涌流風貌新

  • 發佈時間:2014-10-05 06:31:26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①②河北保定文藝匯演舞蹈備受歡迎。近年來,該市以地方民俗、民間特色文體活動為主,豐富市民文化生活。本報記者 李景錄攝

  ③第12屆北京國際圖書節開幕。本報記者 趙 晶攝

  文化與生活之間的關係,從沒像今天這樣緊密。

  博物館、圖書館、文化館的免費開放,成了億萬群眾不用花錢的“第二課堂”;影片多了,也更好看了,和小夥伴一起看場電影再吐個槽,是時下90後的主流娛樂;劇院劇場雨後春筍般冒出,想看大製作去大劇院,想體驗“小而美”去小劇場,甚至還可以在公司的年會上看到專業的表演;有夢想有才藝,你就可以成為各種選秀舞臺上的明星;處處都是舞臺,同事湊到一起集體自編自導自演個“神曲”,也能博個幾十萬的點擊率,圖的就是個歡樂……

  文化與老百姓更親近了,文化已經並將繼續豐富著改變著億萬人的生活。催生這些變化的,正是我國文化建設的不斷飛躍。

  融合支援 活力迸發

  黨的十六大以來,對文化産業的認識經歷了一個不斷深化的過程。2002年,黨的十六大報告正式將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區分開來。2007年,黨的十七大報告對此進一步論述,強調要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産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了將文化産業打造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産業的任務。在中國經濟轉方式調結構的進程中,文化産業將成為不可忽視的生力軍。

  支援釋放活力。融合催生活力。黨的十八大以來,針對當前文化産業存在的問題和難點,各項支援政策密集出臺,進一步釋放改革紅利:

  ——國務院印發《關於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産業融合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以改革創新和科技進步為動力,以智慧財産權保護利用和創新型人力資源開發為核心,切實提高我國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整體品質水準和核心競爭力,大力推進與相關産業融合發展,標誌著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産業融合發展已經成為國家戰略。

  ——國務院辦公廳發佈《文化體制改革中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制為企業》和《進一步支援文化企業發展的規定》,涉及財政稅收、投資融資、資産管理、土地處置、收入分配等多方面支援政策,體現“早改革、早受益、多受益”的政策導向。

  ——針對我國特色文化産業存在産業基礎薄弱、市場化程度不高、知名品牌較少、高端創意和管理人才不足等問題,文化部、財政部發佈《推動特色文化産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特色鮮明、重點突出、佈局合理、鏈條完整、效益顯著的特色文化産業發展格局的目標。

  ——針對小微文化企業總體上競爭力不強、經營管理水準不高、專業人才普遍缺乏的狀況,文化部、工業和資訊化部、財政部聯合印發《關於大力支援小微文化企業發展的實施意見》,首次在國家部委層面上對支援小微文化企業發展工作進行專門部署,為小微文化企業提供更大發展空間。

  文化與金融、文化與科技融合的廣度和深度不斷拓展,成為當前文化産業發展的最大推動力。在骨幹文化企業中,文化科技類企業保持著最高的增長率和利潤率。與此同時,文化體制改革取得歷史性成就,基本完成了出版、影視製作、發行、廣電傳輸和一般國有文藝院團、首批非時政類報刊出版單位等國有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在文化體制改革的有力推動下,我國文化産業規模實力不斷增強,初步形成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産業發展格局。

  政策支援、産業融合與文化企業的創新,這三股合力,解放和發展了文化生産力,形成文化創造源泉充分涌流的可喜局面。被稱為文化産業發展風向標的“文化企業30強”,評選了六屆。第六屆“文化企業30強”交出亮麗的答卷:30強企業主營收入2451億元、凈資産2076億元、凈利潤316億元,均創歷史新高,顯示出文化産業強勁的生機和巨大的潛力。

  惠民利民 春風化雨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已經成為當之無愧的時代主旋律。與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相結合,與人們的日常工作生活學習相結合,核心價值觀深植在神州大地。近年來,讓真善美的“好人”、“最美”成為時代偶像,用身邊的平凡英雄的故事打動公眾,核心價值觀如春風化雨般走進人們的心田。

  新農村建設帶頭人吳仁寶、“最美鄉村教師”朱敏才、孫麗娜、“最美基層幹部”陳燕萍……這些新時代的典型人物源源不斷地傳播著正能量。與此同時,對先進典型的宣傳報道也更生動更豐富更接地氣。常州市“文明社區天天樂”、鹽城市“群眾文化合作社”、常德市的“常德故事百姓講”等品牌活動,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入耳入心,成為培育核心價值觀的優質載體。

  當前,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框架基本建立,公共文化服務能力和水準明顯提高。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文化資訊資源共用工程、農家書屋工程等重點文化惠民工程的階段性目標全面完成。全國文化文物部門歸口管理的博物館、紀念館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部實行免費開放,美術館、公共圖書館免費開放工作全面實施,參觀人數比免費開放前增長數十倍。

  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實現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的標準化、均等化,是新時代對文化事業發展提出的新要求。農村依然是公共文化服務的薄弱環節,如何滿足富裕起來的農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在浙江,農村文化禮堂成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升級版”的代表。在農民祖祖輩輩生活的家園,將傳統文化的傳承與農村思想教育、道德建設、科學普及、生活娛樂融為一體,讓農村文化禮堂成為農民的精神家園。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