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4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好看的校服離中國學生有多遠?

  • 發佈時間:2014-10-01 10:16:10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南昌10月1日電 天氣轉涼,17歲的福州高二女生陳小雅松了一口氣,因為她終於可以換掉夏季校服的運動服T恤了。這種統一購買的白T恤質地輕薄,在夏天,甚至女生的內衣都會透出來。

  和大多數中國中小學生一樣,陳小雅在上學期間穿得最多的衣服就是校服。

  中國學生的校服大同小異。比如秋裝,幾乎都是紅白、藍白、綠白或灰白等布料拼接的運動裝,它們以簡單、鬆垮、男女同款的突出特點被廣泛戲稱為“面口袋”。

  “很多同學都喜歡在校服裏面穿一件自己的衣服,等在教室或者運動的時候就把校服外衣拖掉,沒辦法,誰讓校服的樣子讓人那麼想‘吐槽’。”陳小雅説,校服“槽點”多多,比如褲子實在太肥了,身材魁梧的同學都可以兩隻腳塞進一隻褲管裏。

  不少學生動起了改校服的心思。“周圍同學把運動褲腳改小很多,畢竟現在市面上已經沒有褲管這麼大的褲子了,校服也不應該守著二十年前的樣子了吧。”陳小雅説。

  實際上,如今的運動裝校服款式確實有點“年紀”了。1993年,國家教委印發了《關於加強城市中小學生穿學生裝(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城市中小學穿校服,校服要“樸素、大方、明快、實用”。正是那時起,運動裝校服迅速流行起來。

  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13年中國校服産量超過1億套;國家資訊中心的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的校服消費金額約為252億元。

  那麼,有著如此龐大的市場需求,好看的校服為何難在中國普及?記者調查發現,在校服市場裏,大規模專業的校服企業屈指可數,大部分還是規模小、設備簡陋、能生産但基本沒有款式研發和設計能力的“小玩家”。

  在一些校服生産商看來,隨著近些年中國各地制定了校服限價標準,這種低廉價格裏的微薄利潤也是限制校服款式創新的重要因素。

  以江西為例,目前江西省實行的是2011年省發改委制訂的校服限價標準:小學生夏季校服不得超過60元,冬季校服不得超過80元,中學生夏季校服不得超過70元,冬季校服不得超過90元。

  “這個標準客觀上偏低,學校對於校服的樣式和用料上基本沒有挑剔空間。”江西省最大的校服生産企業斯沃德公司總經理鄒敏説,“這幾年,人工成本迅速攀升,即便是我們這樣的企業都要‘精打細算’才能在保證品質的前提下略有微利。”

  他指出,低價、微利也使得知名服裝廠“不屑”進入校服行業。很多基層學校就近選擇小型甚至家庭作坊式的校服生産單位。

  此外,龐大的校服市場監管幾乎真空。目前國家出臺的有關校服指導性文件就只是1993年的《意見》,但其中對校服的生産、定價、採購和銷售等方面均無著墨。

  缺少官方指導和監管使得校服行業市場化程度不高,公平競爭機制並不完善。一些教育界和校服企業界人士指出,對於校服的款式和價格,作為主體的學生和家長卻少有發言權和選擇權,一般都是“領導説了算”。

  雖然校服行業存在種種問題,一些好的變化仍讓人們看到希望。

  在江西、海南等省份,一些城市正嘗試將零散的校服生産廠家整合成規模更大、設備更完善、具有設計研發能力的校服企業,從而降低成本、控制品質,為學生提供物美價廉的校服。

  此外,越來越多的學校也開始讓學生和家長參與到校服的選擇和設計當中。南昌市第二中學在最新一次的校服改換中,讓學生擔任設計師,讓家長參與校服企業的評選。今秋,學生們就將穿上新的由襯衣和開衫組成的時尚秋季校服。(記者張卉 苑蘇文 李美娟 陳弘毅)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