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探索就急難工作新機制
- 發佈時間:2014-09-30 12:00: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國經濟網北京9月30日訊 (記者 陳鬱 李己平)人有旦夕禍福,危難之時政府部門如何托底線,救急難,防止突破社會道德底線和人的心理底線?9月25至26日,民政部召開實施《社會救助暫行辦法》座談暨經驗交流會,部署開展救急難試點和建立“一門受理,協同辦理”工作機制。
點面結合是本次會議新會風,在北京,聯席會議成員單位組成的主會場,聽取吉林及北京、江蘇、山東、廣西、甘肅6省彙報工作經驗,全國各地民政部門以視頻會議方式參會。在吉林省長春市的第二會場,民政部在此部署工作,全國民政與會代表現場觀摩長春市的典型範例。
長春市綠園區依託區和街道(鄉鎮)兩級救助大廳統一設置專門窗口,統一受理和轉辦(轉介)救助申請;區民政局牽頭負責,各部門協同辦理困難家庭急難救助申請;依託村、社區、網格、志願者等基層力量建立主動發現報告機制;建立快速響應工作機制,緊急情況先行救助,責任部門在受理救助事項3個工作日內必須反饋辦理情況。春城街道辦事處,以社會救助服務中心作為工作載體,內設“一廳三室一站”充分發揮社區66名網格長、145名黨員中心戶作用,把社會救助工作融入到社區日常工作中,暢通為困難群眾服務的“最後一公里”,確保不落一人。整合救助資金,區財政列支120萬元,整合社會力量捐贈資金280萬元,設立400萬元救急難愛心基金,專項用於因臨時性、突發性原因造成基本生活難以維持、急需救助的城鄉困難家庭。建立雷鋒超市,區財政每年列支300萬元,為全區低保戶、特困戶各發放600元和1200元代金券,在超市購買進價商品,每季度可領取3件捐贈衣物,並開通了免費購物班車和免費送貨車。他們還有一個有效辦法是實行黨員和志願者與2639戶特困家庭結成長期跟蹤幫扶對子,個人捐助與區財政匹配相結合籌措資金,做到“五必到、五必助”。
吉林省委、省政府對《暫行辦法》 落實有力,在短短三個月召開6次會議,出臺5個文件,全省形成了“政府領導、民政部門牽頭、有關部門配合、社會力量參與”的工作格局;以實施“特困群體救助工程”為抓手,確定了12個救助項目,各地普遍建立了“五個機制”,即統籌協調機制、資訊核對機制、“一門受理、協同辦理”機制、主動發現機制和社會力量參與機制,形成了大聯動、大救助的社會救助體系;夯實基礎,全面暢通救助渠道,充實基層經辦力量,改造場所,統一標準,規範流程,實現了“四有”,即有人辦事、有地方辦事、有能力辦事和按規矩辦事。
民政部部長李立國在部署全面建立臨時救助制度時説,社會救助事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和社會公平,是夯實黨的執政基礎的民心工程,是分享改革發展成果的德政工程,是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托底工程。各級民政部門要以法治方式推進社會救助體系建設,全面建立實施臨時救助制度,為困難群眾兜底線救急難,編密織牢基本民生安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