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華誼兄弟:去電影化 進軍“大娛樂”

  • 發佈時間:2014-09-28 17:37:00  來源:中國廣播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央廣網財經訊 隨著時代發展,人們對娛樂化的需求越來越強烈,這也促進了更多産業的跨界融合。比如影視和遊戲,再比如影視和網際網路。“打通整個大娛樂是未來必走的一條道路”,已成為越來越多有識之士的共識。

  在這一場大娛樂的秀場上,華誼兄弟依然走在前列。事實上,在大娛樂時代面前,華誼兄弟能夠緊抓機遇順勢而為,偶然中存在必然,從其過去20年的發展史便可窺探一斑。20年來,華誼兄弟意外涉足影視産業,製作發行、明星經紀、文化地産、遊戲網路無不涉獵,幾乎每走一步都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開創了中國文化娛樂産業的全新歷史。

  從粉絲出發

  “楚生我們能夠親手把嬰兒車送給你,希望寶寶健康成長。”早前的發佈會現場,粉絲“花生”獻上了由星影聯盟眾籌平臺為陳楚生籌集的奶爸嬰兒車,為星影聯盟“星粉互動”的核心理念真實地作了一次線下注解。

  借助這個平臺,粉絲和明星可以用全新的方式進行互動,包括資訊獲取、私房圖片瀏覽、明星周邊、粉絲間互動交流等等,粉絲眾籌、遊戲定制、衍生品開發等也同時上線,接下來,粉絲將可以通過VIP特權享受明星問候、與明星合影、享受線上明星發佈會、與明星互動遊戲做任務等。

  據騰訊公司高級執行副總裁湯道生介紹,星影聯盟2013年12月17號正式上線之際,平臺用戶已接近1億規模,並仍持續以每週百萬的速度穩定增長。當前,星影聯盟已入駐合作明星126位,日均活躍用戶超過1000萬,平臺評論回復總數更高達6千萬次以上。另外,星影聯盟的合作機構也已超過百家,公司職能涵蓋影視公司、行銷公司、電影院線、音樂公司、活動主辦公司等整條全娛樂産業鏈。

  數據如此龐大,其背後蘊藏的巨大能量更不可預估。無怪乎華誼兄弟董事長王中軍説這是華誼“實現注意力向商業價值轉化方面邁開的重要一步”。

  業內人士分析,這款基於移動端的明星粉絲平臺,打通了娛樂産業和網際網路的邊界,不但是民營影視公司進軍“大娛樂”的重要一步,而且有望全面撬開網際網路粉絲經濟市場。

  “大娛樂”大價值

  這也是以華誼兄弟為代表的影視公司進軍“大娛樂”路上的重要一步。

  “華誼兄弟未來是大娛樂的格局,大娛樂有超大的想像空間。”正是基於這樣的設想,王中軍此前才大膽提出了“去電影化”。“從財務、未來的收入考慮,如果把壓力都放在電影上,這公司是很難做大的。華誼兄弟如果只拍電影,它一定不是一個好公司。”或者我們可以將此理解為,華誼兄弟在謀求多元化市場佈局。

  按照其最新梳理的運營模式,以電影、電視劇、藝人經紀等業務為代表的傳統業務板塊;以電影公社、文化城、主題樂園等業務為代表的實景娛樂板塊;以遊戲、新媒體、粉絲經濟為核心的網際網路板塊,三大板塊將成為華誼未來的新“三駕馬車”。

  6月底,由華誼兄弟與觀瀾湖地産共同開發的馮小剛電影公社正式對外營業,這是華誼首個運營的文化旅遊地産項目。業內人士認為,長久以來,我國影視行業的衍生環節非常薄弱,票房、廣告等收入佔影視總收入的近80%,但這並非健康的發展狀態。隨著我國影視業發展程度的不斷提高,影視衍生環節最為重要部分的主題公園自然會受到企業青睞,是目前我國影視行業發展到現階段的必然現象。

  對於網際網路領域發展的關注,其也從未停止。2011年,成立全資子公司華誼兄弟新媒體公司,專門負責華誼兄弟的新媒體業務運營。經過兩年多的發展,與中國電信合作,共同打造國內最大的付費“微電影微劇”發行平臺;與安樂影片、電訊盈科旗下now TV在港成立合資公司,創建華語電影頻道NOW爆谷臺;與國內的全部視頻網站建立了內容版權銷售的合作關係。2013年,收購國內首家實現手遊産品月流水過億元的公司銀漢科技,以及掌趣科技及賣座網,引領了一輪影視公司收購遊戲公司的潮流。

  得粉絲者得天下

  電影《手機》中有句經典臺詞:“21世紀最貴的是什麼?是人才! ”不過到現在這句臺詞恐怕得改一改了,21世紀最貴的很可能是粉絲。

  小米靠著粉絲的力量將自己推到了大眾的面前,並進而將粉絲轉化成了看得見摸得著的“生産力”。這讓無數企業望塵莫及。然而,粉絲經濟是小米這樣的網際網路公司的專利嗎?NO,娛樂業才是粉絲經濟的發源之地!

  娛樂業本來從事的就是粉絲經濟,網際網路則為其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途徑實現粉絲的集聚。隨著移動網際網路大潮的來臨,娛樂業的粉絲經濟也在發生遷移。

  華誼和騰訊,是當今中國最有“注意力”價值的兩大商業集團。作為娛樂産業領軍企業,華誼擁有龐大的明星粉絲群體,堪稱中國粉絲經濟的“隱形冠軍”。而騰訊QQ是中國最大的即時通訊和移動社交平臺,目前騰訊手機QQ月活躍數超過5.5億。如此推算,雙方跨界聚合,定將激活一個巨大的“粉絲經濟”市場。

  但是如果你想到的只是利用粉絲圈的精準定位,讓明星在網上賣簽名T恤的話,那你肯定錯了。

  “批量化製造出郭敬明的《小時代》、韓寒的《後會無期》還只是第一步,一旦明星與粉絲的移動社交習慣形成,大量數據積累之後,將可能引發更大的行業變革出現,這才是移動網際網路對娛樂産業進行徹底顛覆的高潮。”一些網際網路行業人士指出,相比“粉絲經濟”,更大的顛覆將是娛樂産業的生産形式。

  我們可以設想一些前景:粉絲不但以眾籌的方式投拍電影,而且以社交表達改變電影續集、電視劇的情節,乃至於一些原來只存在於社交網站中“XXX角色應該有XXX來演”的炮轟都可能成為現實。

  移動社交的下一步顯然是大數據,也即“社交情緒”影響內容走向,這在國外已經得到眾多公司的認可,不少影視劇機構已經在嘗試類似的做法了,公眾對電視劇中某些角色的態度可能影響到未來情節的發展,或續集的拍攝,這顯然是國內娛樂産業必將面對的局面,搶先進行佈局比等待變化到來顯然更為有效。

華誼兄弟(300027) 詳細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