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建設低碳環保家園

  • 發佈時間:2014-09-26 11:32:15  來源:濱海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昨日,第五屆生態城市博覽會繼續舉行,多個平行分論壇、配套活動紛紛舉行。與會的中外嘉賓、學者、客商借助本次活動的大平臺,展開交流、對接、合作。記者注意到,在這些活

  動中,以“低碳環保”為主題的論壇非常搶眼,環保技術、低碳産品成為多個會場的主角,節能環保建議、低碳發展模式更是成為諸位學者專家縱論的焦點。

  1 關鍵詞:環境容量

  經濟建設要與環境承載力相適應

  水、大氣、土壤污染是目前我國面臨的三大防污關鍵,應對霧霾天氣,解決大氣污染又是重中之重。在2014區域環境空氣品質管理暨工業大氣污染防治技術推廣對接會論壇上,南開大學教授,國家環境保護城市環境顆粒物污染防治重點實驗室主任馮銀廠表示,大氣污染具有複雜性、艱巨性、綜合性和長期性等特點,在防治上要注意兩個層次,一是源頭控制,二是末端治理。

  馮銀廠建議,在進行大氣污染防治的過程中,要結合自然稟賦,在環境承載力約束下合理規劃城市的發展方向和規模。他建議:一是要確定城市社會經濟發展的紅線;二是要以資源環境承載力定位城市發展方向與規模,把環境保護作為經濟發展和經濟轉型服務的手段,為城市總體規劃的編制提供指導和服務;三是以環境容量優化産業發展模式,確定産業發展的環境準入門檻和污染物排放績效標準。

  記者 張維維

  2 關鍵詞:供熱改革

  供熱節能技術將登上舞臺

  “中國供熱計量改革一路走來不易,隨著城市的發展,供熱節能、計量等重要性愈發突出,在這些方面我們還存在著很多問題。北方供熱計量收費改革是低碳的大市場,

  但很多部門認識不到位,不積極推進,供熱計量改革工作在中國進展緩慢。而當今世界有很多好的範例經驗值得我們學習借鑒,引進來,以建築節能為抓手,並運用“東方智慧”,因地制宜,在中國這片土地上加以改革就能成功運用。”住建部建築節能與科技司副司長韓愛興在2014智慧供熱與節能技術國際高峰會議上,對中國供熱現狀和發展等進行了詳細闡釋,並就推動供熱深化改革提出了設想。此外,多家單位還介紹了供熱創新技術和理念,有望登上未來中國節能降耗的大舞臺。記者 趙力

  3 關鍵詞:公私合作

  PPP模式機遇、挑戰並存

  提及PPP模式,多數市民可能並不熟悉,其實該模式早在國內不少城市的供水、燃氣領域探索發展多年。“對於PPP模式並不能簡單定義,在不同的國家,不同的具體情況,都有不同的合作方式。”在“PPP模式如何支援中國生態城市建設”論壇上,亞洲城市發展中心中國區辦公室主任、高級PPP專家阿道夫·蓋萊羅就PPP模式即公私合作模式的基本概念、特點等內容進行深入淺出的闡述。在他看來,相較傳統模式,公私合作模式風險更小、實施更快、服務更多、技術更豐富,不過目前PPP模式在中國面臨挑戰,且項目可融資性遭遇瓶頸,未來地方政府的思維方式應有所轉變。

  “面對新一輪PPP的發展趨勢,在加強對PPP項目的理解的同時,還應厘清政府職能,強化政府責任和對基層政府的履約約束。”廣州天則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趙旭指出,在公共服務體制創新方面,應探索特許經營全覆蓋,建立公平開放的統一大市場,並探索融資與運營相分離的PPP模式。

  大岳諮詢有限公司主任諮詢師焦軍則表示,PPP推廣的實施還應理順機制,成立各級協調機構,並明確規則,構建適應PPP模式發展的制度環境,建立PPP項目庫。

  記者 張廣艷

  4 關鍵詞:再生資源

  再生資源産業向“園區化”發展轉型

  “城市礦産與資源再生”論壇上,多位專家針對“科學回收利用再生資源”、“再生資源回收産業的發展方向”等熱點話題展開了多輪討論。

  “再生資源被比作城市礦産,其包括金屬類再生資源、塑膠類再生資源以及廢紙再生資源,雖然目前中國再生資源回收總量與美國等發達國家相當,但産值卻不足美國四分之一。”中國物資再生協會副會長劉強表示,近年來,中國正在加速推進迴圈經濟發展戰略,健全資源迴圈利用回收體系,並實施了“十百千示範行動”,要實現建立10大迴圈經濟示範工程,100個迴圈經濟示範鄉鎮和城市,1000個迴圈經濟示範企業的目標計劃,而隨著再生資源加工利用企業聚集,園區化發展將成為該産業未來的主要發展方式,而政策支援對象也將從個人企業轉向園區。“以園區開發為切入點,不僅將實現資源的規模化聚集,更可以實現産業與地方新型城鎮化建設的互融,提高經濟效益。” 記者 黃碩

  5 關鍵詞:一體化

  一體化是京津冀環境發展唯一齣路

  京津冀環境保護、區域環境管理與控制、大氣污染防治、VOCs污染防治……這些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在京津冀環保一體化形勢與對策研討會上進行了深入探討,會議吸引了來自京津冀及周邊的多家環保機關單位企業代表共200余人參加。

  “一體化是解決京津冀環境和發展問題的唯一齣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常紀文指出,目前,我國的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進入新的瓶頸期。為了促進經濟和社會進一步發展,促進環境品質整體改善,必須通過經濟、社會和環境保護區域一體化的措施,從更大的範圍內優化産業結構,優化自然資源配置,統籌環境保護工作。京津冀一體化和長三角、珠三角一樣,是對現行分割式發展模式的突破,是對現行生活模式的新發展。記者 趙力

  6 關鍵詞:回歸本質

  房地産和綠色城市發展背道而馳

  “中國現在的房地産變得非常畸形了,不是為了居住,是為了投資,為了發財,有錢人可以買幾十套房子,要買豪宅,大量的土地使用到這類住宅上去非常不正常。”23日下午,在生態文明建設與城市轉型發展論壇上,來自同濟大學教授陳秉釗的一番演講引發了與會者的陣陣掌聲。陳教授指出,背離了居住本質的房地産業與綠色城市發展道路背道而馳,中國的房地産業急需回歸住房的本質。

  陳教授表示,房地産本身是解決老百姓的居住問題,衣食住行是民生的基本需求,所以住房的建設民生的重要問題之一。但問題是中國現在的房地産變得非常畸形,並不是為了居住,而是用於投資、炒房。用這類房地産來拉動經濟發展,顯然與綠色城市發展、可持續發展背道而馳。陳教授舉例説,背離居住本質的房地産業已嚴重威脅土地資源,毒化社會風尚,而其重要推手一是政府的土地財政,二是房地産開發的暴利;與此同時,房地産業是高耗能、高污染的産業。所以房地産應該回歸居住的本質,對那些已經背離了居住本質的建設和投資,應該由政策來加以引導。“不是靠行政手段不許老百姓買房子,誰多耗用資源,誰要多交稅。這才是公平的,這才是正義的。”

  記者 韓春霞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