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土壤修復蘊藏萬億市場

  • 發佈時間:2014-09-26 06:33:29  來源:杭州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記者 李長燦

  相對於工業污水的處理,工業污泥的處理更具挑戰。因為工業污泥一方面含有生産廢水中的化學成分,屬於危廢類,另一方面又可以轉化成土壤改良劑,幫助恢復生態環境。

  事實上,工業污泥的處理只是土壤修復産業中的一小部分。

  昨日,在杭州出席2014污染場地治理修復研討會時,金隅環保公司黨委書記、常務副總經理劉科對記者説,土壤污染現象在全世界很多城市都存在,土壤修復在全球都是新産業。

  “破壞容易修復難,在民眾因不斷出現的污染事件憤怒不已,國家重拳治理的背景下,隨之而來的是萬億土壤修復市場的啟動。”

  業內人士表示,面對這個全新的産業,資本和企業雖蠢蠢欲動,但受制于資金、法律、技術等多方面的門檻,使得市場推進難以提速。

  土壤治理刻不容緩 市場迎來發展新機遇

  在先後出臺水污染和大氣污染治理條例後,國家治理污染的重拳,開始向土地問題砸下。

  “新近出爐的這份公報是國家層面首次披露全國土壤污染狀況的調查結果,可以説,當下全國的土壤污染情況不容樂觀。尤其是耕地和工礦廢棄地的土壤環境問題尤為突出,對土壤的治理刻不容緩。”昨日,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總工程師、土壤污染與控制研究室主任李發生研究員對記者説。

  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在於,美國在20世紀90年代用於污染土壤修復方面的投資有近1000億美元。而在中國,第一例污染土壤治理工程出現在2004年,當時北京地鐵五號線施工過程中,被污染的土地熏倒了進行挖掘作業的工人,這才引起政府重視,組織企業開展污染土壤修復治理。當時接手這一項目的,正是隸屬於北京金隅環保公司。

  “與大氣污染、水污染相比,土壤污染治理起來成本高、週期長、難度大。”李發生表示。

  公開資料顯示,從長遠來看,國內土壤修復是一個接近萬億元市場規模的巨大市場,而未來五年這一市場將會全面啟動。根據早前發佈的《全國土壤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十二五”期間,中央財政將撥款300億元用於全國污染土壤修復。今年6月上海環境衛生工程設計院院長張益表示,今明兩年將有多個土壤污染防治政策出臺,並預計2015年我國土壤修復市場規模將超過400億元, 2020年土壤修復市場規模將達到1500億元。

  市場規模龐大 行業現狀相對無序

  業內人士表示,受到污染的場地背後所隱藏的更大危害,是它們未經環評和治理便悄然進入正常土地開發使用流程。

  “土地修復的市場空間很大,從全國來看估計需要上萬億的資金,但是很多項目都不太規範。”一位從事生態環境與土壤研究多年不願具名的研究員表示,依據他參與項目的經驗,目前評估和驗收是土壤修復中的重要環節,但現在缺乏統一標準,一些機構並無專門做土壤評估的專家。他還補充道,行業沒有標準,直接結果是無資質公司渾水摸魚,驗收混亂,另外報價虛高。

  “在沒有統一的評估和驗收標準前,很多公司想進來搶錢,以為買兩個挖土機,請兩個工人就行了。”昨日,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更是如此形容中國的土地修復市場。

  此外,李發生透露,除了項目資金的監管,土地的檢測評估也很難堅持。土壤修復是一個系統工程,整個過程都應該有科學合理的設計和嚴格的監管。即使修復完成,也需第三方檢測機構對修復結果檢測評估,並持續跟蹤數年,以保證修復效果。而現實情況並不樂觀。

  “近年由於需求較大,而國家對這個行業沒有資質規定,沒有準入門檻,因此許多普通土方施工公司也進入了這個行業。”李發生説,有的企業甚至只是將污染土壤挖出、轉移、再填埋或者乾脆堆放在郊區或者農村了事,極大增加了二次污染的幾率。

  通過收集資訊數據,浙江嘗試建立行業標準

  劉科對記者説,很多新的工業園區都會有嚴格的排放標準,而一些老的工業園區、廠區,有可能因為當時沒有嚴格的排放標準導致水污染、土壤污染。這些污染的土壤,就需要修復。經過修復過後,才可以重新利用,土地的價值也才可重新得以體現。

  土壤修復有哪些方式?金隅環保公司副總經理葉勇説,根據具體情況,物理的、化學的、生物的方式都會有,而由於土壤修復的複雜,其週期也會比較長,價格也不可低估。

  葉勇説,土壤修復不僅是中國面臨的問題,世界其他地方也同樣存在,法國也曾發生因土壤鉛超標而對周圍居民、動物産生不良影響的案例。

  一個令人欣慰的消息是,環保部已經開始推進行業管理、制定相關的規範,包括準入制度、專業資質等。

  今年5月,國家環保部專門印發《關於加強工業企業關停、搬遷及原址場地再開發利用過程中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這是個強制性標準,要求工業土地再利用時必須進行環評,評估其是否有健康風險。”劉科説。

  相較于全國而言,浙江對污染場地環境管理走得更遠。從2011年開始,浙江對各類關停並轉遺留或遺棄的污染企業原址用地,開展了場地污染風險排查工作,並下發了一系列行政法規和技術規範。

  浙江省環境科學學會秘書長金均對記者説,從去年開始,浙江還著手建設場地資訊庫,匯總、分析全省污染場地資訊,為污染場地再開發利用的安全監管提供科學依據。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