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7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生態城市建設:要實踐也要反思

  • 發佈時間:2014-09-25 12:32:56  來源:濱海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從1986年江西省宜春市提出創建生態城市以來,中國的生態城市建設已經走過了20幾個年頭。目前,仍處於“快車道”上的中國生態城市發展類型多種多樣,指標體系也較為複雜。從最初的模式探索到集中建設再到今天的理性反思,生態城市建設過程中有怎樣的模式?積累了哪些經驗?走了多少彎路?未來中國的生態城市建設又有哪些新趨勢?在本屆生博會“生態城市規劃與實踐的創新發展” “生態城市最新政策、技術和實施”“城鎮化過程中的生態修復經驗分享”等多個分論壇上,在關注資源、環境、社會和經濟平衡發展的大前提之下,與會嘉賓就生態城市建設實踐路徑的繼續探索、對以往建設的理性反思,以及合作方式、修復、治理等方面發表觀點、展開討論。

  記者 于浩洋

  1 關鍵詞:修復

  污染場地修復需把握三個基本出發點

  昨日,在由南開大學承辦的“城鎮化過程中的生態修復經驗分享”分論壇上,來自國內外的數十位環境科學專家、學者以及近百位環保相關企業代表針對生態城市建設面臨的修復問題進行了多輪討論。

  “十二五”期間,污染場地治理與修復和地下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等工程一併列為國家環境保護重點工程。隨著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的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方案引發關注,污染場地修復也成為了論壇的熱點議題。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總工程師、土壤污染與控制研究室首席專家李發生認為,城市的快速發展和産業結構調整導致大量工業企業搬遷,如何對搬遷後産生的污染場地進行有效的修復和管理,是我國環境監管與治理領域的一個重要課題。此外,如何讓生態修復更加低碳、對環境更加友好,且具有可持續性,同樣是目前的污染場地修復工作中比較缺失的問題。

  那麼,受到了污染的場地如何更好地修復?“解決我國的污染場地修復問題,需要把握責任、標準、資金三個基本出發點。”李發生指出,推動污染場地修復首先要確定污染責任,呼喚責任擔當;其次,要完善相關政策標準,合理分攤修復責任;第三,資金是污染場地修復的一大瓶頸,還應建立起多渠道的融資模式,解決資金難題。記者 王梓

  2 關鍵詞:治理

  實施揮發性有機物地方標準

  以PM2.5為代表的細顆粒物和臭氧等空氣污染物已經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但很多人不知道,在PM2.5和臭氧形成之前,還有一個重要的前體物——揮發性有機物(VOCs)。

  記者在“最新國家及天津地方污染物控制標準解讀會”上了解到,我國首個全面覆蓋工業企業VOCs的地方標準《天津市工業企業揮發性有機物排放控制標準》上月起發佈實施。

  “揮發性有機物是指在20℃條件下蒸氣壓大於或等於10Pa,或者特定適用條件下具有相應揮發性的全部有機化合物(不包括甲烷),簡稱VOCs,是城市灰霾和光化學污染的重要來源。”天津市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實驗室主任黃浩雲介紹,《標準》規定了産生揮發性有機物的行業如石油煉製與石油化學、醫藥製造等11類重點行業及其他行業揮發性有機物有組織排放濃度、廠界監控點濃度限值、管理規定及監測要求等。

  據了解,我國尚未形成完善的揮發性有機物行業排放標準體系,不能滿足本市現階段污染控制需求。《標準》的實施對削減本市工業企業揮發性有機物排放,控制本市臭氧、PM2.5污染, 改善大氣環境品質具有重要意義,將給揮發性有機物的排放戴上“緊箍咒”。

  記者 單毅

  3 關鍵詞:實踐路徑

  生態城市建設繼承傳統還是創新求變?

  “繼承傳統”,還是“創新求變”?在昨日舉行的“生態城市規劃與實踐的創新發展”分論壇上,嘉賓們提出了生態城市發展的不同思路。

  來自戰略設計和通訊公司的建築師、城市規劃師Falk在中國有著長期的生活經歷。在他看來,生態城市的建設應該保留和繼承優秀的傳統,像衚同、自行車等都可以在生態城市建設中發揮新的作用。

  而在江蘇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科技發展研究中心的王登雲看來,推進綠色生態城市建設過程中,要鼓勵創新,尤其是在技術領域。他同時提醒,政府在制定政策、學者在開展研究時,一定要考慮政策落地的可能性,同時還應該考慮建立生態城市建設的長效機制。對於發展落後、經濟欠發達的地區,政府應該在發展綠色建築上給予更多的支援。 記者 王森

  4 關鍵詞:理性反思

  生態城市指標體系應與城市相適應

  “根據資料顯示,全國約有80%的地級市提出了建設生態城的目標。目前中國約有230座生態城市,這個數量已經非常龐大。”在昨日的“生態城市最新政策、技術和實施”分論壇上, 天津大學建築學院城市空間與城市設計研究所所長陳天帶來的數據讓參會者驚嘆不已。

  而在數量龐大的生態城市背後,與之相配套的價值體系評判標準也不盡相同,其中指標數量最多的140余個、最少的20余個。陳天表示,生態城市指標體系關注資源、環境、社會和經濟的平衡發展,這些指標體系並不是孤立的,城市建設與指標體系的構建之間具有哲學上的相互關係,具有一致性和共同性。但是通過對國內各個生態城市指標體系的對比可以看出,節水及減排是我國生態城市建設在資源方面重點思考的問題,而環境類指標是我國生態城市指標體系中內容最多的一類,生態城市大多以第三産業主導、社會類指標主要集中在住房就業平衡、綠色出行及對社會滿意度方面考量。“我們認為,不同區域的生態城市在指標體系的制定上應遵循適度的原則,需要發展,以便更好地與城市規劃和城市管理相適應。”他表示。記者 于浩洋

  5 關鍵詞:區域經驗

  實踐低碳建設 達成生態效益

  作為中歐可持續城鎮化合作旗艦項目,深圳國際低碳城備受關注,其示範作用也不容小覷。昨日,“共同城市——深圳國際低碳城的實踐與思考”分論壇上,來自深圳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的三位規劃師分別以深圳國際低碳城系列空間規劃、低碳理念與技術在市政工程規劃中的實踐、低碳城的實施與低碳的實踐為題詳細闡述了項目情況。

  “低碳城規劃的系統性很強,1平方公里啟動區先行示範,5平方公里拓展區有詳細方案,53平方公里低碳城搭建了框架,從內容上進行了空間規劃、市政規劃和交通規劃。”深圳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總規劃師吳曉莉不僅闡述了國際低碳城的規劃,也在發言中探討了規劃師在面對城市開發時應該做的事情。“為城市,規劃師可以做更多。”吳曉莉説。

  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秘書長李迅談感想時提到,城市發展必須轉型,深圳在可持續發展方面有很好的實踐。深圳國際低碳城在項目上有一系列的創新,規劃師也有著強烈的責任感。與此同時,他也拋出了“共同、協同、迴圈”低碳生態的核心價值觀。記者 許卉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