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國財政部推廣PPP模式解決城鎮化建設融資難題

  • 發佈時間:2014-09-24 19:59: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新社北京9月24日電 (記者 李曉喻)中國官方決定推廣運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為城鎮化建設提供融資渠道。

  所謂PPP模式,實質上是一種長期合作關係,即由社會資本承擔設計、建設、運營、維護基礎設施的大部分工作,並通過“使用者付費”及必要的“政府付費”獲得投資回報;政府部門則負責監管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價格和品質。適合採取這一模式的項目,通常市場化程度較高,投資規模較大,具有長期穩定收益。

  財政部24日發佈《關於推廣運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有關問題的通知》,要求推廣運用PPP模式,並在全國範圍內開展項目示範。

  在中國,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速,如何為城鎮化建設融資成為擺在中國官方面前的一道難題。

  財政部副部長王保安此前曾表示,目前中國城鎮化率為53.6%,預計2020年將達到60%,由此帶來的投資需求或將達42萬億元人民幣。

  但是,由於地方債日益被視為中國經濟的一大風險點,以及對“土地財政”的批評之聲四起,原有城鎮化建設主要依賴財政、土地的投融資體制弊端已顯現,難以持續,亟需尋找新的城市建設投融資渠道。

  官方認為,由於PPP模式強調社會資本的深度參與,推廣這一模式,有利於盤活社會存量資本,激發民間投資活力,為城鎮化建設籌措資金,控制政府性債務,緩解財政壓力,同時也有利於政府更好轉變職能,推進財稅體制改革。

  哪些項目可優先採取這一模式?根據《通知》,城市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領域,如城市供水、供暖、供氣、污水和垃圾處理、軌道交通等,應當受到重點關注;收費定價機制透明,能夠産生穩定現金流的項目,應當優先選擇。

  如何避免這一模式運用中可能存在的風險?《通知》明確指出,地方財政部門應當對政府付費或提供財政補貼的項目進行財政承受能力論證,量力而行,減少政府不必要的財政負擔。同時,要按照政府性債務管理要求,重點做好融資平臺公司項目向PPP模式項目轉型中的風險控制工作,切實防控財政風險。

  推廣使用PPP模式的效果如何保證?《通知》要求,要對項目資金使用、公共服務品質、公眾滿意度等進行績效評價,評價結果對社會公開。

  事實上,此前中國多地已經開始在高速公路、軌道交通、市政公共設施等領域嘗試PPP模式。

  財政部部長樓繼偉此前在二十國集團(G20)財長和央行會議上透露,目前財政部已面向社會推出了80個PPP項目,成立了PPP中心以提供不同行業的PPP項目標準文本,並對地方財政進行培訓,推動各級官員轉變觀念,並指導其分類開展PPP項目。他表示,中國政府將沿這一方向堅定不移地走下去,不斷提高基礎設施投資的規模和品質。(完)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