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拿沉睡的論文到美國賺錢”

  • 發佈時間:2014-09-23 19:30:32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創新北京進行時

  “高校科研人員每年都發表大量論文,但絕大部分沉睡了,沒用起來。”七星天諮詢公司市場總監王曉帆説,“我們做的就是讓沉睡的論文到美國賺錢”。

  在談到“沉睡”的原因時,王曉帆認為,一方面是能力問題,“轉化不是高校擅長的”;另一方面,“高校擔心轉化過程中會出現國有資産流失”。

  針對這些問題,王曉帆説,“我們正在探尋一條全新的産學研合作之路”。

  “我們和大學合作,在不違反國內保密制度和技術使用前提下,將這些科研成果申請為海外專利,並在專利市場進行許可或銷售。”他説,“按照約定,海外專利的申請,將以科研人員作為發明人,以高校作為權益人。最終獲得的海外專利,所有權歸屬高校,發明人依然是高校科研人員。這就減少了高校的顧慮”。

  在這一過程中,七星天的做法是,“出資承擔全部海外專利的申請費用,高校一分錢不用花。成功了,按照協議,分錢;不成功,高校沒損失,還獲得了一個海外專利。”王曉帆説,賺錢後分成,高校、科研人員、七星天之間,實現了“利益捆綁”。

  2011年,北京市科委提出,建設國際技術轉移中心。2013年,科技部、北京市正式發佈《關於建設國家技術轉移集聚區的意見》。

  “2012年12月,七星天成立;2013年7月,開始運營。”王曉帆説,“在北京市科委支援下,我們入駐中國國際技術轉移中心。80平米,180平米,300平米,辦公面積逐步擴大”。

  “許多人都知道,拯救了數百萬人生命的抗瘧疾藥物——青蒿素的故事,但我們並未獲得這項偉大發現的專利權。現在,這樣的故事還在周圍發生著。按照大多數國家的專利法,一項技術如果公開(包括論文、會議等形式)後超過一定期限,就不能再申請專利。”王曉帆説,“我們要儘量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

  北京技術交易促進中心主任黃平把七星天模式歸結為“國內專利篩選+價值全球化”。在他看來,隨著120多家機構入駐,中國國際技術轉移中心將逐步建成全球創新資源連接和國際先進技術展示的重要樞紐。

  “科研是燒錢做技術,創新是把技術變成錢。”王曉帆説,“我們認為,現在中國智力資源的價值被嚴重低估。如果能突破各種障礙,就能讓沉睡的論文到美國賺錢,讓智力資源實現價值的回歸”。

  (科技日報北京9月22日電)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