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晏造船”的啟示
- 發佈時間:2014-09-23 08:54:06 來源:中國民航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仇晨希
劉晏是一位神童,《三字經》中對他的推崇可謂不吝紙墨:“唐劉晏,方七歲。舉神童,作正字。彼雖幼,身己仕。”長大後的劉晏並沒有“泯然眾人”,他在“安史之亂”後出掌國家財政,為中唐時期國民經濟的恢復立下了汗馬功勞,也繼續為自己的人生續寫著傳奇篇章。
在劉晏的傳奇人生中,最令人讚嘆的莫過於“劉晏造船”的故事了。
“安史之亂”後,長安所在的關中地區糧食奇缺,通過大運河開通江南到關中地區的漕運則是當務之急。但因為運糧船傾覆等原因,當時漕運的損耗居高不下。據史書記載:單船到達長安太倉的糧食損耗率不高於20%,就可以受到“優賞”。因此,建造堅實可靠的船隻,組織規模龐大的船隊,是漕運工作的重中之重。
當時,負責漕運的正是劉晏。受命之後,他沿江設立了10家造船廠。劉晏按每艘1000緡的價格向造船廠支付製造費用,比當時造船成本高了約1倍。有人認為,造價過高,應該要求船廠降價。劉晏答道:“不能這麼説,做大事的人不應該計較細小的費用,凡事要考慮長遠。現在才剛開始設置造船廠,聘用的人很多,要先讓這些人生活優裕,生産出來的官船才能堅固牢靠。如果突然與他們錙銖必計起來,怎麼可能長久做下去呢?”
世人多從成本管理的角度來看待人力資源方面的投入,人工成本不過是諸多形態成本中的一種而已。但劉晏卻把人力資源看成了一種資本——人力資本。他是站在投資而非成本的角度來看待人力資源投入的。劉晏對人力資源的投資獲得了豐厚的回報。心態穩定、技術熟練、工作積極的船廠員工隊伍很快造出了堅固可靠、品質上乘的船隻。隨著這些船隻的投入使用,漕運糧食損耗率迅速降低,甚至達到了“每歲運谷或至百餘萬斛,無鬥升沉覆者”的超高水準。
劉晏這種視人力為資本而非成本的理念,直到今天對我們仍有很大的啟發作用。
中國當代工業化進程以勞動密集型産業起步,各級管理者長期奉行成本控制為提高企業競爭力的不二法寶。時至今日,固然取得了豐碩成果,但工業安全、産品品質、食品安全方面的問題卻如跗骨之蛆。究其根本,長期以來形成的“視人力為成本、成本無限可壓”的思維害莫大焉!
今年,世界範圍內空難頻發,有好事者好像發現新大陸一般地問我:“與國際同行相比,中國民航安全水準居然處於前列!你認為有什麼訣竅?”
我笑著答道:“相對國內其他産業而言,中國民航企業比較舍得投入。”
“就這麼簡單?”
“我給你講一個“劉晏造船”的故事……”
劉晏造船的故事真沒有結束。他在發表完自己的見解後,隨之預計將來一定有人會覺得價格高而去砍價,砍過一半的話,船廠就有無法運作的風險了。不出其所料,50年後,管理部門把船舶製造費用砍掉了一半,到了唐懿宗鹹通年間,賬算得更細緻了,而此時造出的船舶品質越來越差,漕運就又荒廢了。(華南藍天公司)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