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貿區掛牌一週年 企業感受三大改革紅利
- 發佈時間:2014-09-22 18:57:30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上海9月22日電(記者何欣榮、賈遠琨)上海自貿區掛牌即將滿一週年,其運營效果如何,企業最有發言權。多位企業家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通過自貿區的改革創新,企業在外貿平穩增長、業務多元拓展和降低融資成本方面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紅利。
作為自貿區的四大制度創新之一,貿易便利化對我國外貿的平穩增長起到了不小作用。吉城耀浦實業上海有限公司總經理趙曉明告訴記者,自貿區在通關和退稅方面的速度很快,這對於外貿企業而言是很大的利好。
在貨物進出口上,今年前8月上海港實現集裝箱吞吐量2343萬標箱,同比增長5.3%,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約1個百分點。
“不僅吞吐量在平穩增長,結構也發生了積極變化。”中國港口協會會長、上海國際港務集團董事長陳戌源介紹,受益於自貿區海關的監管創新,前8月上海港的國際轉机箱量同比增長12%。國際轉机業務佔上海港總吞吐量的比例,有望從原來的5%增長到今年的8%,這意味中國港口的全球資源配置能力進一步提升。
自貿區在工商登記改革中,採用了“先照後證”的制度,降低了創業創新門檻,為投資者註冊新企業、開拓新業務帶來很多便利。海通期貨總經理徐淩告訴記者,海通期貨在自貿區內成立了專業子公司海通資源,為實體企業提供針對性的風險管理服務,以擺脫對單一經紀業務的依賴。上港集團也在自貿區內註冊了融資租賃公司、冷鏈物流項目等,通過多元化經營延長産業鏈、培育新的利潤增長點。
短期內令企業受益最大的,還有自貿區的金融開放政策。通過引入境外資金,企業的融資渠道得以拓寬,融資成本也得到了控制。陳戌源告訴記者,通過自貿區的跨境人民幣借款業務,上港集團在境外融資超過100億元。“經測算,境外融資的綜合成本約4.91%,比國內的基準利率低100多個基點。僅利息開支一項,每年可以節省約1.8億元。”
華域汽車財務總監吳珩説,希望在自貿區內設立的子公司能夠成為日後海外投融資的平臺,利用自貿區投資與金融的便利進行海外拓展。
上海自貿區的改革創新,還和正在建設的長江經濟帶形成了有力呼應。陳戌源認為,長江的入海處就在自貿區,這意味著自貿區可以成為長江經濟帶的引擎和窗口。在國家戰略的指引下,上海港繼續推進長江戰略,今年相繼入股江蘇的太倉港、安徽的蕪湖港等。通過自貿區的啟運港退稅和通關一體化等改革,和沿線的內陸港口形成聯動發展。
從各方的反饋看,自貿區改革取得了紮實進展。不少企業家表示,希望自貿區進一步深化政府改革,給企業減負、為創新加油。同時進一步加大金融開放的力度,如拓展自由貿易賬戶的外幣業務,引導國內利率下行,給實體經濟創造更大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