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美麗中國:又見蒲公英

  • 發佈時間:2014-09-22 07:32:50  來源:國家林業局網站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為了兌現因陰雨天氣而延宕了兩周的帶女兒去大雁河野炊的諾言,星期日一大早,我即駕著從朋友處借的皮卡客貨兩用車,攜妻子和女兒興衝衝地駛往大雁河。

  到了大雁河,一下車,女兒便雀躍著跳進河畔旁如茵的綠草從中,興奮地採擷著那些迎風搖曳的各色野花兒。見女兒玩得如此開心,我和妻子便坐在沙地上遠眺波光粼粼的河面和扶疏的柳枝。正望得出神,忽然感覺耳邊癢癢的,我下意識地用手一扇,並嘟囔了一句:“該死的蚊子,真會見縫插針。”不想卻招來了女兒咯咯地壞笑。我回頭仔細一瞧,敢情是女兒手掐著一大把毛絨絨的蒲公英花,正咕嘟著小嘴兒使勁將絨毛吹到我的臉上。

  作勢“驅逐”走了調皮的女兒,看著數不清的纖巧的“降落傘”在風中自如地飄蕩,我的記憶之門也仿佛被它們牽引著一般戛戛而開,那浸潤了太多溫情與感動的泛黃記憶亦漸漸鮮活起來,呼之欲出。

  那年夏天,剛剛走出校門的我被分到林場派出所當民警。林場不大,約有七、八千人人口(大多為伐木工人及其家屬),但對於楊瑞、余慶我們4名初到林場的新警而言,無論是林場隨處可見的木刻楞的住房、松桿夾的杖子,還是伐木工人請我們吃飯時大碗喝酒、大塊吃肉、親如一家的豪爽淳樸,都是那樣的新奇有趣。可是,在過了兩三個月以後,隨著當初的新鮮感的褪去,我們開始真正感受到了難耐的孤寂與艱苦:

  林場距離市區近百公里,且山勢陡峭,根本無法架設電線,以至林場長年無法通電。因為無電,也就意味著我們不僅無法看電視,甚至連夜間照明都得完全依賴蠟燭。而這一切對於我們這些早已習慣了現代生活的青年來説,不啻是一種煎熬。然而,尤令我們倍感不適的,還是單調的伙食。由於林場地處偏僻,即便是乘車到距離我們最近的鎮子,亦需四個多小時。冬春兩季,道路因冰凍還算平坦,尚可用車到鎮裏補充給養。但一進入夏季,隨著雨季的到來,山路泥濘崎嶇,根本無法通車,我們就只能靠馬鈴薯、粉條這些不易腐爛的食物裹腹(因林場無電,無法用冰櫃等設備來儲存肉類或青菜)。時間久了,吃的我們是一端起飯碗胃裏就泛酸水。

  眼見我們這些原本歡蹦亂跳的小夥子們日見消瘦,余所長心疼不已,卻又無計可施。見余所長為這事兒愁得是見天抽悶煙,余所長的老伴兒就動了心思。

  這天下午,如鉛的空中又飄起了淅瀝的雨絲。傍晚時分,師母(我們對余所長老伴兒的尊稱)一迭聲地喊我們吃飯。待我們懶洋洋的來到小食堂後,頓覺喜出望外:飯桌上擺著幾大盤熱氣騰騰的餃子。脾胃空乏已久的我們在假模假式地讓了讓余所長和師母后,遂甩開腮幫子大快朵頤——儘管餃子餡只是青菜雞蛋的,且還散發著淡淡的苦味,但我們還是吃得齒頰留芳。

  “師母,這是啥餡啊,咋這麼好吃?”在大嚼的間隙,我口齒不清地問正一臉慈愛地望著我們的余師母。

  “婆婆丁(當地人對蒲公英的俗稱)餡的,好吃你們就都包圓嘍,反正我和老余牙口不好,也咬不動。”

  或許是吃的太投入吧,我們誰也沒有注意到,平日裏腿腳靈便的余師母走起路來似乎有些跛。

  入夜,酣睡中的我們被一陣壓抑著的痛苦呻吟聲驚醒。再凝神一聽,聲音來自一墻之隔的余所長的辦公室兼臥室。好奇之下,我們幾個躡手躡腳的摸到余所長辦公室門外,透過鑰匙孔,看到余所長正一邊用酒給老伴兒搓腿,一邊輕聲地埋怨著:“你説你,啊,奔六十的人了,還敢到野甸子去挖婆婆丁。那底下凈是溜滑的草窠子,你不挨摔往哪兒跑?”

  “五黃六月的,園子裏凈是水,啥青菜不長,再不挖點野菜,一天光讓孩子們抱著空飯碗吃飯,你不心疼?再説了,你看這幫小子吃的多香呀!唉,” 余師母輕嘆了口氣,“這些孩子在父母跟前也是嬌生慣養的,如今到林場吃苦,咱再不多付出點,把孩子們照顧好,即便孩子們不説啥,可我這心裏總覺著愧對人家父母啊。”

  沉默了片刻,余師母拍了余所長一下:“你使勁搓搓,明天我還得再去挖點婆婆丁呢。”

  “嗯,”余所長應了一聲,“對了,你那雞蛋是哪兒來的?林場兩個月不通車了,家家都鬧菜荒,你是咋弄來的?”

  “我去了趟姑娘家(老所長女兒的家與派出所同在一個林場),把她家存著的雞蛋先拿了幾個。反正離她坐月子還有一個來月,到時再想辦法吧。”

  聽到這裡,門外的我們已是淚流滿面——為了讓我們改善伙食,偌大年紀的師母不僅去野外挖野菜並被摔傷,而且還將留給女兒産後滋補身體的雞蛋拿來貼補我們,試想,倘若不是將我們視如己出,又如何能做到這般大愛無疆!

  是日夜,我們這些從未失眠過的年輕人徹夜難眠。

  第二天,我們若無其事的纏著師母一同去挖蒲公英,理由是:在所裏太憋悶了,想去野外散散心。

  儘管余所長和師母眼神裏透出半信半疑,但最終還是同意了。

  那天,我們挖了很多蒲公英,卻不覺著累,因為,我們知道,我們收穫的不只是野菜,還有隱翳在蒲公英青翠的劍齒葉後面的濃濃愛意!

  打那以後,我們經常陪師母去挖蒲公英改善伙食,而做出的菜肴花樣也不斷翻新:除了餃子,又增添了菜糰子(蒲公英剁碎後與麵糰、鹹鹽混合蒸熟)、蒲公英湯、蒲公英煮麵條等菜式。就這樣,我們一直吃到蒲公英花開,葉子再也咬不動,才依依不捨地讓它退出了我們的餐桌。

  再後來,老所長光榮離休,與師母搬回市區頤養天年,而我們也陸續調離派出所,分赴公安局其他部門。但每年我們都會相約去老所長家聚聚,吃一吃師母的蒲公英大餐,聽一聽老所長關於往事的絮叨,不為別的,就為了給心中那份沉澱積久卻又歷久彌新的感恩之情找個驛站歇歇腳,然後再繼續激勵我們去為了美麗中國、生態中國、平安中國的宏偉目標而忠誠履職,亮劍護航!

  我想,雖然老所長和師母從未要求我們為他們個人做點什麼,唯有這一點,一定是他(她)們內心所一直期望的,我堅信。

  (內蒙古大興安嶺森林公安局楊波)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