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3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珍品古錢幣收藏正當時

  • 發佈時間:2014-09-22 04:31:53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9月初,青島市考古所和膠州博物館兩級文物部門在膠州市廣州路一處工地意外發現了兩處清代古墓葬,其中一處墓葬內出土了5枚清順治和康熙年間的銅錢;更早之前,平邑縣卞橋鎮東卞橋村在挖地基時挖出了一個古代錢窖,出土了大量古錢幣。

  近幾年來,隨著錢幣收藏行情的不斷升溫,古錢幣逐漸進入藏家的眼球,各地錢幣拍賣會上,古錢幣專場也多次拍出好價。近期,上海泓盛2014春拍古錢機制幣金銀錠專場成交量總共614件,總成交價金額為543余萬元,成交率為63%。其中,清“咸豐元寶”寶泉當五百雕母以69萬元人民幣的價格成交,成為此次專場的標王。今年的嘉德春拍上,古錢收藏專場成交率高達88.23%,總成交價為648.83萬元。

  對此專家表示,古錢幣具有較大收藏投資空間,但入手時應注意錢幣並非越古老越值錢,要積累相關鑒賞知識格外留心贗品,避免只收大錢、名錢、銅錢、好錢四大誤區。

  ●文/圖 南方日報記者 肖文舸 通訊員 林漫懿

  行情

  珍品升值空間較大

  從商代的貝幣,戰國的刀、布幣,到秦代的方孔圓錢,再到清末的機制幣,我國古代錢幣可謂品種多樣,樣式豐富,其文化歷史價值與收藏投資價值吸引了大批愛好者和藏家。廣東省集藏投資協會古錢幣專業委員會主任葉暉介紹,古錢幣的市場行情近幾年來基本上是一路走高,“十年前幾毛錢一枚的古錢幣,如今價格已翻了好幾番,並且繼續保持上漲的趨勢。”

  值得注意的是,升值最快的當數其中的珍品類古錢幣,由於在市場上十分受追捧,漲幅很大,拍賣會上更是大放光彩,如在2009年嘉德秋季拍賣會錢幣專場中,一枚極其罕見的清代咸豐通寶寶福局背字“大清壹百”以196萬元人民幣的高價拍出;2013年嘉德春拍上,一枚珍罕品——寶源局造背鎮庫大錢,以253萬元成交,打破了清錢的成交紀錄,而在此之前,此枚“海歸錢幣”曾于2009年底在日本東京上拍,成交價折合人民幣約100萬元,不到4年的時間裏價格翻了兩倍多。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0年嘉德春拍古錢專場中,存世孤品——戰國趙鑄大型“武陽”背“一兩”三孔布以100萬起拍,經過近40次的激烈競價,最終以拍出了352.8萬元人民幣的天價,創下了古錢拍賣新紀錄,至今仍然位居首位。據了解,三孔布是先秦貨幣中最為珍貴的品種,也是現今錢幣界公認的名珍之一。這枚“武陽”三孔布屬於非常珍罕的老生坑傳世佳品。

  評估

  收藏價值看存世量

  葉暉告訴記者,在古錢幣收藏領域,往往存在這樣一個誤區:許多新入行的藏家會認為古錢幣年代越久遠越值錢。其實不然,確定一枚古錢幣的收藏價值,最主要還是要看存世量,再從技術工藝以及幣材的質地、品相等條件來綜合評價,光看鑄造年代是否久遠並不足以對一枚古錢幣的價值下定論。

  據了解,戰國時代燕國貨幣“明刀”,距今已有2300年,時間上算得上是長遠,然而目前其市場價格僅在100元上下;而2000年前的漢“五銖”、1000多年前的唐“開元通寶”及北宋“宣和通寶”,其價格更是低得讓許多初涉古錢幣收藏界的愛好者不解,只要幾塊錢都可以購得一枚。

  而僅100多年前問世的“祺祥重寶(1861年鑄)”、太平天國起義時所鑄“天國通寶”等清代錢幣,價格卻都高達上萬元。辛亥革命後,袁世凱發行的光洋,也就是所謂的“袁大頭”,貴的也都要數千元一枚。

  葉暉表示,影響古錢幣價值的主要因素是其本身的存世量,“物以稀為貴”這條收藏界通用的法則同樣適用於古錢幣板塊。歷史上有些朝代比較強盛,數十年甚至幾百年發行單一品種的錢幣,故這類古錢的數量就十分巨大,有些短命王朝剛試鑄了一些樣幣即被改朝換代,這類古錢的數量自然就很少。這一點直接影響到了古錢幣的收藏投資價值。

  此外,業內專家也提醒廣大古錢幣愛好者,雖然古錢幣越稀少越有升值潛力,但由於歷經時間長久,目前市場上稀有古錢幣的存量很少,加上近年來倣冒品橫行,魚目混珠,收藏古錢幣一味“求孤”風險大,在入手時應當保持警惕。

  提醒

  鑒定知識必不可少

  對於初涉古錢幣領域的愛好者,業內專家表示,學習一定的鑒定知識是必不可少的。鑒定古錢首先要熟悉歷史,掌握貨幣史。在中國歷史上,錢幣根據厚薄、大小、錢文、紋飾可以分出許多不同的版別來,根據質地,又有銅、鐵、鉛、金、銀之分,哪一個朝代曾鑄造過哪一種或幾種質地的錢幣,對於鑒定來説,尤其顯得重要。

  從鑄造工藝上來看,每個朝代每個時期也不盡相同,就算是這兩種鑄造錢幣的方法在各個時代所表現出來的工藝過程和技術水準也略有區別。

  此外,專家建議還可以適當學習一些美學、書法、篆刻等各種周邊領域的知識,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打眼”。古錢幣市場贗品眾多,火燒、土沁、作色、控補、鑲嵌等作偽手法,令人防不勝防,贗品一多,集幣愛好者應格外小心。

  收藏古錢幣警惕“四大誤區”

  ■連結

  隨著古錢幣收藏隊伍的壯大,越來越多的新人加入。要做好古錢幣收藏,業內專家表示,需得小心以下“四大誤區”:

  一、只收藏大錢。在古錢幣中,大眾化還是小平錢等小型錢,大型錢品種和數量相對較少,收藏難度也較大,加上小型錢當中也不乏珍品,專家建議藏家在初涉古錢幣領域時可以把眼光放多點在小型錢幣上面。

  二、只收藏名錢。有關資料顯示,在古錢幣板塊中,有些錢幣雖沒有被列入“古泉五十名珍”,但傳世數量也很少,同樣具有較高的收藏價值,未來增值的可能性很大。除了名錢,藏家應該多挖掘其他範圍的古錢幣,才能發現更多的珍品。

  三、只收藏銅錢。在古代,銅錢是主要流通貨幣,鐵錢和鉛錫錢則相對少量。流傳至今,鐵錢和鉛錫錢已不多見,尤其是鐵錢,經多年腐蝕,銹跡斑斑,有的已很難辨認。因此,藏家應在收藏銅錢的同時,注意收集鐵錢和鉛錫錢。

  四、只收藏好錢。古錢幣的收藏同樣講究品相,但有些古錢雖因年深日久有所殘缺,但若屬罕見類,收藏價值同樣很高。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