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3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保護野生中華鱘已到最為關鍵時期

  • 發佈時間:2014-09-22 01:00:22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劉紫淩 梁建強   責任編輯:羅伯特

  “我們進行了近一個月的調查,但一無所獲。”説起近期關於珍稀魚類中華鱘的專項調研,中國水産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産研究所瀕危魚類保護組組長危起偉的失望溢於言表。

  在地球上繁衍生息了1 .4億年的中華鱘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被譽為“水中國寶”。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將其列為瀕危物種。

  今年8月10日,長江水産研究所瀕危魚類保護組啟動關於中華鱘的專項調查,這一調查是受中國農業部長江漁業資源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委託進行,重點在於對中華鱘2013年自然繁殖情況及現有資源狀況進行核查。選擇在8月中旬開始,是因為按照中華鱘的生活習性,幼魚將在這一時段陸續進入海洋。

  “專項調查覆蓋了從宜昌到上海之間1800余公里的長江江段。”危起偉説,調查分為水路和陸路,兩者同步進行。兩種途徑的調查均顯示,未發現野生中華鱘幼魚蹤跡。

  2013年,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段中華和同事曾在長江宜昌段開展為期兩個月的監測。從10月31日至12月28日,監測人員始終未能發現野生中華鱘自然産卵跡象。

  “這是葛洲壩截流32年來首次未監測到中華鱘自然産卵。”中國水産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産研究所工程師劉志剛説,中華鱘屬於洄遊魚類,起産 卵 場 原 本 分 布 在 金 沙 江 下 遊 ,1981年實現葛洲壩大江截留後,野生中華鱘逐漸在壩下數公里江段形成新的産卵場。

  “産卵期中沒有監測到中華鱘自然産卵,這次專項調查中也沒有發現幼 魚 蹤 跡 , 可 以 確 認 , 中 華 鱘 在2013年沒有自然繁殖活動發生。”危起偉認為,“沒有自然産卵,意味著野生中華鱘種群的數量無法得到補充,如果不及時加強保護,野生中華鱘將面臨滅絕危險。”

  據了解,上世紀80年代起,野生中華鱘基本上呈現“每十年下降一個量級”的趨勢,總體數量已從幾千尾減少到百尾左右。

  危起偉認為,導致野生中華鱘數量急劇減少的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大量水電工程建設,破壞了長江原有的生態環境,使得中華鱘的生存環境發生了質的變化;長江沿線的化學污染加劇,使得中華鱘非正常死亡增多;人類捕撈行為,極大影響了野生中華鱘種群的正常延續。

  多位受訪專家指出,為避免野生中華鱘種群滅絕,必須“對症下藥”,強化監測與保護工作,多部門聯動、形成合力,努力為野生中華 鱘 創 設 良 好 的 繁 育 以 及 生 存 環境。

  “野生中華鱘種群是長江生態系統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危起偉憂心忡忡地説,“眼下已到了保護野生中華鱘種群最為關鍵的時期。”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