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23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國經濟轉型升級步伐堅定

  • 發佈時間:2014-09-18 15:12:43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武漢9月18日電(記者 熊金超 徐海波)中國國家統計局18日公佈的數據顯示,今年8月,中國70個大中城市房價雖然環比下跌的城市達到了68個,但與去年同月相比,上漲的卻達到了48個。

  當月,中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6.9%,比7月份回落2.1個百分點,創自2008年12月份以來的新低;煤炭、鋼鐵等傳統産業因産能過剩,供應增速高於需求增速,仍面臨較大的調整壓力,經濟數據出現了一定幅度的波動。

  “在經濟運作新常態下,部分指標出現波動是正常的,一定程度上也是市場自主調整的結果。”國家統計局專家郭同欣指出,經濟運作出現波動,既有世界經濟復蘇乍暖還寒、國外需求不振的原因,也受基數、氣候等特殊因素的影響,還有企業主動調結構轉方式的結果。

  近些年來,中國經濟持續遭遇下行壓力,結構性矛盾突出,産能過剩一直困擾著這個東方大國。一些西方媒體大談“中國經濟崩潰”,並列舉出事實佐證:企業借款減少;製造業産出下降;利率意外削減;進口增長停滯以及GDP增速預期下調,宣稱中國的經濟增長引擎已經熄火。

  分析人士則認為,中國經濟增速確有回落趨勢,但用“熄火”來形容為時尚早。即便東部沿海地區GDP增速明顯放緩,但中西部地區卻始終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

  在位於中國中部內陸的武漢市,在全國整體增速趨緩之下,武漢上半年GDP增長9.6%,高於全國2.2%,達到4560億元。近五年來,武漢經濟總量連續實現了超千億元的增長,今年還將邁入“GDP萬億元城市俱樂部”。

  目前,中國已有7個城市GDP超過了萬億元規模。

  像武漢一樣,中國城市在十年內建成了美國花一個世紀才建成的現代化基礎設施,使GDP增速達到兩位數。但固定資産投資佔GDP的比重非常高,消費佔GDP的比重在下降,這是任何現代大型經濟體都沒有經歷過的。

  這種發展模式引發了一場持久的爭論。面臨全球性金融風暴,經歷了30年快速增長的中國,需要什麼樣的經濟增長方式來應對危機?

  耶魯大學經濟學教授斯蒂芬·羅奇説,作為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中國只有自己抵禦了金融海嘯,才能幫助世界經濟走出泥潭。

  “有很多人擔心中國,他們覺得中國投資佔GDP的比重太高,難以持續,我不是這樣看的。”羅奇説,儘管中國固定投資佔GDP比重超過四成,但是每人平均水準在世界排名是非澈蟮模中國還需要持續加大投資,只有這樣才能支援生産率不斷提升。他認為,中國面臨的挑戰就是要轉型,“從世界終極的生産商變成一個更加平衡的經濟體”。

  目前,中國告別投資驅動增長模式的轉型已經啟動。在截至2011年的9年裏,固定資産投資增速一直保持在25%左右,之後持續放慢,今年增速可能在16%至18%之間。由於GDP增速和固定資産投資都在放緩,而消費保持強勁,投資佔GDP的比重將開始下降。

  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各級政府債務佔GDP比例低於債務率60%這一國際慣用的債務警戒線,地方政府性債務增長有所放緩。

  復旦大學新政治經濟學中心高級研究員陳平説,中國人多資源少,如果不依靠自己的力量投資基礎設施建設,而是像西方國家一樣用股票市場融資,根本不可能有今天的成績。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李稻葵説,中國自身較快、較平穩的經濟發展將會是中國發揮世界穩定器作用的根本所在。作為一個人口眾多的大國,中國若能實現經濟結構調整,擴大內需、減少貿易順差,也將為世界提供更加廣闊的發展機遇。

  目前,中國正在大力推進改革,包括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等,都在中國決策層“調結構”的改革範疇內。在海外機構“唱衰中國”的喧囂背後,人們發現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步伐從來沒有像現在這麼堅定過。

  經濟學家林毅夫説,歷史上,沒有任何一個經濟體能連續幾十年保持兩位數的增長速度。隨著工業化進程的提高,中國已經進入中上等收入國家水準,客觀規律決定中國經濟增速一定會下滑;但無論是從中短期還是從長期看,經濟增長不會大起大落,中國不會重蹈類似日本20年“無增長”的覆轍。

  當前,世界經濟仍然令人擔憂,實體經濟復蘇依舊脆弱,歐美股市等虛擬經濟反彈過快。經濟學家警示,一旦泡沫破裂,很可能引發股市、債市大跌、消費下降、企業停産,經濟再次陷入惡性迴圈,誘發新一輪的經濟調整。

  但正如林毅夫所説:“中國有潛力在2008年以後的20年裏維持年均8%的增長速度,但要將潛力轉化為發展實力,則必須要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前提下才可能實現。”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